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分裂

9. 不要以为我来是要把和平带到人间的,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利剑。我来是为了:“让儿子和父亲做对,让女儿和母亲做对,让媳妇与婆婆不和。甚至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仇敌。”(《马太福音》第 10 章第 34 节至第 36 节)

10. 我到地球上,是来点燃烽火的,我多么希望现在这火已经被点燃了!我必须受到另外一种洗礼,我是如此地忧虑,直到这洗礼完成。

你们以为我来是在人间建立和平的吗?不是,我告诉你们,我是来分裂的。因为,从现在起,五口人之家将要分裂,三个反对两人,两个反对三个。父子将会分争,彼此做对;母女将会分争,彼此做对;婆媳将会分争,彼此做对。(《路加福音》第 12 章第 49 节至第 53 节)

11. 耶稣本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他从未停止过对邻居的爱,他可能会说“不要以为我来是要把和平带到人间的,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利剑。我来是为了:‘让儿子和父亲做对,丈夫和妻子做对;我到地球上,是来点燃烽火的,我多么希望现在这火已经被点燃了’”这样的话吗?这岂是不与他的教义自相矛盾吗?将一个残忍冷酷的征服者的言语强加于他,这难道不是对神明的亵渎吗?非也!事实上,这些话既没有亵渎神明,也没有自相矛盾,因为这的确是耶稣自己所说的话,而这些话恰好见证了他的大智大慧。仅仅是形式,有点模糊,并不能准确地表达他的思想,这一事实引起了对其真正含义的误解。从字面上看,这些话似乎是将耶稣所肩负的和平使命变成了颠覆与离间的使命——可根据我们的常识来看,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结论,因为耶稣是绝对不会自相矛盾的。(参见第十四章第 6 节)

12. 任何一种新思想的诞生,都会遭到强烈反对,没有哪个不经过斗争就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阻力的大小总是与预期结果的重要性成正比,因为越是伟大的思想,就越容易触动更多的利益。如果某一思想的谬误已众所周知,或者被视为无关紧要,那么这一思想便不可能引起任何人的关注,甚至能够轻易获得认可,因为大家都知道它不具有可行性。然而,倘若这一思想真实可信,拥有坚实的基础,而且未来可期,那么就会有一个神秘的预感去警告它的对手,告诉他们无论是对于他们本人,还是对于他们想要维护的秩序,这一思想都很危险。这就是为何有人会反对这一思想及其追随者。

因此,要衡量一种新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可以从这一思想的诞生引发的轰动效应、遭到驳斥的激烈程度以及反对者的愤怒程度和持续时间来进行判断。

13. 耶稣来是为了宣扬一种教义,这一教义会摧毁当时的法利赛人、文士和牧师施虐的基础,为此,他们杀害了耶稣,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杀死这个人,就能扼杀这一思想。然而,这一思想至今仍盛行不衰,因为它是真实可信的;它之所以得到传播,是因为它代表了上帝的安排。在离开犹地亚那个籍籍无名的村庄时,它面对最顽固的敌人——那些因其破坏了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而非虔诚信奉而维护的世俗信仰,所以最想抨击这一思想之人——将自己的旗帜插在了异教徒世界的心腹之地。在那里,等待着使徒们的是最可怕的斗争;尽管遭受迫害之人难以计数,这一思想却在与日壮大、屡战屡胜——因为作为真理,这一思想已经超越了它的前辈。

14.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恰好是在异教已呈衰落之势,且正在和理性之光抗争之时诞生的。当时的异教虽依然徒具形式,却早已无人真正信仰,唯有少数人因个人利益而在勉力支撑。我们知道,利益是顽固而执着的;它从不屈服于证据;一旦有人提出反对它的理由,它就会暴跳如雷,而反对其谬误的理由越充分,它就越是武断专横。它很清楚自己是错误的,但它对此毫不理会,因为它的灵魂深处从未有过真正的信仰。利益最畏惧的,是令盲人睁开双眼的光明。谬误对它而言是有利的,所以它会固守并维护谬误。

苏格拉底不是也宣扬了某种类似于基督教义的学说吗?那么,为何这一学说未能在当时世间最开化的文化中盛行呢?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苏格拉底犹如在未开垦的土地上播种耕耘;当时的异教主义还未走向衰亡。基督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了上天的使命。在当时那个时代,并不是所有人——远非如此——都达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水平,但当时盛行的信仰已经开始让人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空虚感,所以基督教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堪称开辟道路的先锋与倡导灵性的先驱。(参见《引言》第四节“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基督教思想和灵性主义的先驱”)

15. 遗憾的是,这一新学说的追随者们无法就如何正确解释主所说的话达成共识,因为大部分话语都被寓言和比喻的手法掩盖了。从一开始,无数教派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每个教派都声称唯有自己掌握了真理;甚至到了十八世纪,各教派之间依未能达成一致。这些教派忘记了最重要的神圣戒律:仁慈、博爱、爱邻里——这是耶稣教义的基石以及获得救赎的明确条件,他们相互诅咒、相互争斗、以强凌弱、嗜血杀戮、严刑拷打、火刑相加。这些基督徒们是曾经打败异教的胜利者,如今却从受害者变成了迫害者。他们用铁与火将无瑕疵的羔羊作成十字架,插在了两个世界。作为一个不争事实,宗教战争可谓是最残酷的战争,它的受害者之众,远甚于政治战争;它所引发的暴虐和野蛮行径之多,超过了其他任何战争。

这是基督教义的过错吗?显然不是,因为基督教义明确谴责一切暴行。基督有没有对他的门徒说过“去迫害、残杀和烧死那些不信你的人”?没有,因为他告诉他们的恰恰相反: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上帝是无上仁慈的;要爱你的邻居;爱你的敌人;要善待曾经迫害过你们的人。他还对他们说:凡用刀剑杀人者,必死于刀剑。因此,责任并不在于耶稣教义本身,而在于那些曲解了耶稣教义之人,在于那些将耶稣教义当成一种满足自身欲念的工具之人,在于那些忽略了“我的国不属这世界”这句话之人。

耶稣以其深邃的智慧,预见了将要发生之事。但这些事情不可避免,因为这与人类本质的低劣性有关,而人类本质的低劣性是无法一下子改变的。在历经了十八个世纪漫长而残酷的考验后,基督教才得以展示出其全部力量。对于这一点,从未有过任何争议。需要指责的永远是那些滥用耶稣教义之人。在经历了各种互不容忍的狭隘行径后,人们总会感叹道: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践行基督教义,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16. 耶稣说:“不要以为我来是把和平带到人间,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分裂。”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你们不要以为我的教义能够一帆风顺地创立;它必将以我之名为由,引发血腥的战争,因为人类必不能,也不想理解我。兄弟之间因为信仰不同,便会拔刀相向,家庭成员因为信仰不同,便会四分五裂。我到地球上,是来点燃烽火的,是为了除掉错谬和偏见,正如火烧田野,在于除掉野草一样;我多么希望现在这火已经点燃,这样就能更快地将一切清扫干净,因为真理必在冲突中胜利现身。战争之后,必将迎来和平;宗教仇恨之后,必将博爱众生;经历狂热的黑暗之后,信仰之光必将普照大地。待诸事俱备,我将差遣那慰藉者——真理之灵——来复兴万事;也就是说,若能理解我所说之话的真正含义,更多开明之士终将能够理解和结束分裂上帝子民、令其自相残杀的战争。最后,人们终将厌倦这样一场毫无结果,只留下了荒凉废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烦扰的战斗,人类必将意识到在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真正利益攸关之事。他们必将看到其朋友和敌人会心平气和地选择站在哪一边。所有人都将簇拥于同一面旗帜,即仁慈的旗帜之下;万事万物都将按照我所教导的真理和法则,在人世间重建。”

17. 灵性主义诞生之时,正是基督应许实现之时。尽管如此,如果不消除滥用的情况,它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就像耶稣一样,灵性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遭到了傲慢、自私、野心、贪婪与盲目狂热的反对,它们对灵性主义发起了最后的反击,试图阻挡其发展,为其设置各种障碍,施加各种迫害。为此,灵性主义也须奋起反抗;好在斗争与血腥迫害的时代毕竟已经过去。灵性主义必须忍受的阻碍,都是来自道德上的阻碍,而这些阻碍也即将消失殆尽。前者持续了几个世纪;后者只会持续几年,因为这道光芒并非源于一点,而是遍布世界各地,它将更快地让盲人重见光明。

18. 耶稣的这些话只能理解为,他的教义必将激起极大的愤怒,引发重大的冲突,在其被世人接纳之前必将导致惨烈的战斗——正如希伯来人刚进入应许之地前所经历的一样,并不是说他在蓄意谋划纷争和混乱。邪恶来自人类,而非耶稣。他就好比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开出的药方在治病救人的同时,难免有些许引发不舒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