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的行为;思想的传递9. 祈祷是一种召唤;通过祈祷,我们可以藉由思想与祈祷对象进行沟通。祈祷的目的有可能是一种请求、一种感谢或是一种颂扬。一个人可以为自己或他人祈祷,也可以为生者或死者祈祷。负责执行上帝意志的灵性可以听见向上帝祈祷的声音;向善灵祈祷的声音会传到上帝耳中。当一个人向上帝以外之物祈祷时,他们充当的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人或代祷者,因为没有上帝的意志,他们什么也做不成。
10. 灵性主义从思想传递的方式这一角度为我们解释了祈祷的行为,这种思想传递要么发生在我们祈祷对象回应我们的祈求时,要么发生在我们的思想传递给祈祷对象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想象所有生命——无论是道成肉身的,还是脱离肉身的,无不沉浸在宇宙的流体中,就像我们沉浸在这个世界的大气中一样。这种流体能接收到意志的冲动。它是思想的载体,正如空气是声音的载体一样;但不同的是,空气中的振动会受到限制,而宇宙流体的振动无限延伸。因此,在一个人将思想指向地球上或太空中某个道成肉身或脱离肉身的存在时,两者之间会形成一种用于传递思想的射流,其原理与空气传播声音类似。
电流的能量取决于思想和意志的力量;这就是灵魂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祈祷的方式,也解释了灵魂之间如何交流,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灵感传递给我们,以及在遥远的距离内,化身之间如何建立沟通。
这一解释尤其适用于那些不理解真正神秘的祈祷有何价值之人;这并不是要将祈祷具象化,而是通过揭示祈祷可能产生一种直接有效的作用,从而清晰地展示它的效果。尽管如此,祈祷仍要服从上帝的意志。上帝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官,也是唯一能让祈祷生效的存在。
11. 通过祈祷,人们可以召来善良的灵性,让他们聚集在自己身边,帮助自己坚定决心,在思想上激励自己,从而让自己拥有克服困难的道德力量,在误入歧途时知道及时迷途知返;通过祈祷,人们还能赶走那些因自身过错而招来的邪恶灵性。例如,有一个人因为自己荒淫无度而身染疾病,死前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如果他没有得到医治,他有权利抱怨吗?没有,因为他本可以通过祈祷获得抵御诱惑的力量。
12. 如果将生活中的疾病分成两大类,一种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是由于人类自身粗心大意和荒淫无度的行为导致的(参见第五章第 4 节),人们会发现后者的数量远多于前者。所以说,很明显,人类是自己大多数痛苦的始作俑者。如果他们始终理智谨慎地行事,是可以拯救自己脱离苦海的。
还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切麻烦皆因违反上帝律法所致。若我们能严格遵循这些律法,我们本可以生活得非常幸福。如果不穷奢极欲、需索无度,就不会遭受疾病的折磨——这些疾病既是荒淫无度的后果,也是事世无常的诱因。如果懂得抑制野心,就不会害怕毁灭。如果懂得量力而行,就不会畏惧失败。如果为人谦卑,就不会遭受自尊受辱带来的失望。如果遵行仁慈律法,就没有毁谤、嫉妒、艳羡,也没有彼此吵闹纷争。如果不对任何人做坏事,就不用担心有人报复——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另一类疾病,人类是无能为力的,一切祈祷都是徒劳;可是,如果说人们能摆脱因自身行为导致的一切疾病,这难道还不够吗?对于此类情况,祈祷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其效果在于召唤善灵的健康灵感,请求他们赐予我们力量,抵御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的邪恶思想。在这种情况下,
善灵为我们赶走的并不是邪恶本身,而是会使我们变坏的思想;这些善良的灵性既没有违背上帝的律令,也没有中止自然法则的进展;相反,他们会引导我们的自由意志,确保我们不去违反这些律法。然而,灵性是在我们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这样做的,为的是避免左右我们的心意。如此一来,人们可以寻求好的忠告并付诸实践;至于要不要听从这一忠告,完全取决于人们的自由意志。上帝之所要人们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懂得明辩善恶,才能够修积功德。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用来解释“不断地请求,你们就会得到”这句话尤为贴切。
祈祷的效果即使降低到这种程度,它所产生的影响也颇为重大。灵性主义揭示了物质世界与灵性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祈祷这一行为进行了论证。但祈祷的影响不仅限于此。
所有灵性都建议人们要祈祷;放弃祈祷就是无视上帝的良善;对自己而言,就是拒绝上帝的帮助,对他人而言,就是拒绝为其行善。
13. 上帝之所以满足世人的请求,目的常在于奖赏祈祷者的心意、奉献和信仰;正因如此,好人的祈祷在上帝眼中具有更大的功德,拥有更好的效果,反之,腐败邪恶之人是无法凭借真正虔诚的情感,满怀热情与信仰来祈祷的。一个自私自利之人,嘴上虽然说着祈祷的
话,心里却没有能够赐予祈祷者力量的仁慈的冲动。人们对这一点的理解极为清晰,以至于我们出于本能的反应,宁愿去找那些我们认为其行为能讨神喜悦的人祈祷,因为我们觉得他们说的话更容易被上帝听到。
14. 如果说祈祷能产生某种磁力作用,人们可能会认为它的效果取决于流体动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灵性能对人类产生这种作用,所以在必要之时,灵性可以弥补祈祷者的不足,直接以自己的名义祈祷,也可以在他们被认为值得帮助之时赐予祈祷者特殊的力量。
那些认为自己还不够好而不能有所助益之人,不应该认为自己的话不值得被上帝聆听,所以就不为别人祈祷。意识到自身价值的渺小是一种谦卑的表现,这对于他们对上帝的热情和信仰是回归良善的第一步,为此,善良的灵性很乐意给予他们鼓励。被拒绝的祈祷者是那些
傲慢之人,他们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认为自己可以取代永恒者的意志。
15. 祈祷的力量存在于思想之中,其无关乎语言,也无关乎地点与时间。因此,一个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独自或集体祈祷。地点或时间的影响主要在于是否能提供有利于自省的环境。
当所有的祈祷者都怀着同样的心声和同样的目的聚在一起祈祷时,集体祈祷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犹如众口一词,异口同声的景象;然而,倘若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各自为营,即使聚在一起又有何意义呢?一百个人聚在一起,也有可能以自私的方式进行祈祷,而两三个有共同愿望之人,也能像上帝那里真正的兄弟姐妹一样祈祷,他们的祈祷比另一百个人的祈祷更有力量。(参见第二十八章第 4 节和第 5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