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之書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第一章: 塵世的苦難與歡樂

1. 相對的幸福與不幸 2. 失去至親至愛 3. 失望、忘恩負義、破碎的感情 4. 敵對的聯盟 5. 對死亡的恐懼 6. 厭世、自殺



1. 相對的幸福與不幸



920. 人在塵世上能享受絕對的幸福嗎?
“不能,因為生活對個人而言,本來就是一次考驗或 贖罪 。不過 ,如何減輕自己的不幸 ,讓自己在塵世間盡可 能幸福,這就取決於個人了。”


921. 我們知道 ,人性的轉變會讓一個人感受到塵世間的幸 福 。但與此同時 ,一個人所感受到的幸福是否是相對的?
“人往往是自身不幸的始作俑者。踐行上帝律法可以 讓一個人擺脫諸多不幸 ,並盡可能獲得現世所允許的最大 幸福。”

在一個真正追尋未來命運的人看來 ,自己的肉體存在不過是 短暫的中途停留而已 。這就好比一個人暫時住進了一家破舊的 旅館 ,即便旅途中遇到了一些不便 ,但想到這一切會有助於自 我的提升和進步 ,便可隨遇而安 、泰然處之 ,在面對未知前途 時,也能做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

我們在現世之所以受到懲罰 ,皆因我們違反了世間的法則 ,我們所遭受的不幸,皆歸咎於自身違綱亂常和荒淫無度之舉。 倘若要一步步追本溯源 ,尋根究底 ,我們會發現 ,世間一切不 幸大多是之前偏離正道所導致 。正是由於背離正道 ,我們才會 誤入歧途,一步踏錯,步步皆錯,最終陷入不幸。


922. 塵世的幸福與否 ,是相對於每一個人的地位而言的 , 一個人眼中莫大的幸福很可能是另一人眼中的不幸 。儘管 如此 ,有沒有一種衡量幸福的標準是普遍適用於所有人的?
“對於物質生活而言,幸福是擁有必需之物。對於道 德生活而言 ,幸福在於問心無愧的良知和對未來的信念 。”


923. 根據每個人地位的不同 ,一個人眼中的奢侈品對於另 一人而言,會不會是他的必需品,反之亦然?
“沒錯,這取決於你對於物質的關注程度,取決於你 的偏見 、貪婪以及愚蠢的衝動 。不過 ,等到有一天你洞悉 世事,就會發現這一切不過如過眼浮雲,終將煙消雲散。 毫無疑問,假如一個人的收入從 5 萬英鎊一下降到了 1 萬 英鎊 ,他定會認為自己是最不幸之人 ,因為他無法在收入 銳減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其所謂的社會地位——養得起馬, 請得起僕人 ,能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他會認為自己物 質匱乏 ,窮困潦倒 。然而 ,坦白說 ,你真的認為這樣的人 比起那些死於饑寒交迫而無葬身之所的人更值得同情和 可憐嗎?智者思下而非慮上,內省於心,而非外托於物, 唯有昇華靈魂 ,臻於無極 ,方可求得一世幸福 。” (參見 第 715 問)


924. 有些不幸的遭遇並不會取決於個人的行為方式 ,即使 是最正直之人也難免深受其害 。那麼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 以避免這些災禍呢?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若想提升自我,就必須坦然 面對所有不幸 ,忍耐順從 ,毫無怨言 。但儘管如此 ,他始 終能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到慰藉 ,相信只要自己不畏困苦 , 全力以付,就一定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925. 上帝為何眷顧那些似乎不值得眷顧的人?
“對於只關注眼前的人而言,這似乎是一種恩惠。但 要小心 ,財富往往是比貧困更加危險的考驗 。” (參見第 814 節)


926. 人類的文明會衍生出新的需求 ,難道它不是新的煩惱 之源嗎?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不幸皆緣自個人製造的人為需 求 。一個人若懂得如何克制自身的欲望和貪念 ,不對非自 身能力所及之物抱以豔羨之情 ,那麼他的一生中便可免去 諸多失望。最富有之人正是欲求最少之人。”

“你或許會羡慕那些在你看來是世間幸運之人所擁有 的快樂 ;但你可知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只將財富用於自己 的人是自私自利的 ,他們的命運終有一天會逆轉 。到那時 , 你對他們只會有同情和憐憫 。上帝有時會讓惡人得逞 ,小 人得志 ;但這些人的幸福並不值得羡慕 ,因為他們終將付 出苦澀的淚水 。一個正直之人如果身陷不幸 ,這是因為他 正在經歷一場考驗 ,倘若能勇敢面對 ,必能修功積德 。要 謹記耶穌的話 :‘哀慟之人享有福賜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 [a]”


927. 對於幸福而言 ,奢侈之物固然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 但生活的必需品卻並非如此 。難道剝奪了這些必需品還算 不上真正的不幸嗎?
“對於個人而言,真正的不幸只在於缺乏生活和健康 所需的必需品 。這種生活上的困苦有可能是他自己一手造 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 ,他只能責怪自己 ,自作自受 。假如 這是他人之過,那麼責任則應由肇事者來承擔。”


928. 上帝賜於每個人獨有的天賦 ,並以這種顯而易見的方 式透露出我們在這世間所承擔的使命 。很多不幸是不是由 於我們未能履行自己的天職所導致的結果呢?
“的確如此。有的父母往往因自身的傲慢或貪婪,讓 自己的孩子偏離了上天為其規劃的成長軌跡 ,這種偏離必 然會危及後者的幸福 。對此 ,父母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 舉例來說 ,一個地位顯貴之人 ,他的兒子卻成為了一 名鞋匠,可否認為這是天賦使然?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求助於任何荒謬的論據或誇張 之詞 :文明的發展會刺激需求的產生 。正如你所說 ,如果 一個地位顯貴之人的兒子能做其他事情的話 ,他又何必非 要當一名鞋匠呢?倘若並非不務正業 ,那麼他總能為自己 的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例如 ,他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 師,而非一位糟糕的律師。”

讓一個人去做其力所不逮之事 ,這無疑是導致失望的最常見 原因之一 。選擇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會帶給人無窮無盡的 挫敗感 。在虛榮心的影響下 ,這個不幸之人並不願意從更卑微 平凡的職業中尋找工作 ,最終難以忍受屈辱 ,不得不以自殺的 方式了斷自我 。假如道德教育能讓他遠離傲慢的愚蠢偏見他 就不會如此毫無準備措手不及


929. 有的人雖守著一方富庶之地 ,自己卻一無所有 ,除了 死亡 ,毫無指望 ;這種人應當怎麼辦?他們該讓自己餓死 嗎?
“在任何情況下 ,一個人都不應當有坐吃等死的想法 ; 假如沒有虛榮心作祟 ,人總能通過勞動自食其力 ,總能找 到養活自己的辦法。人們常說,所有的工作都是高尚的, 沒有哪種社會地位是可恥的——然而此話往往只針對別 人,卻不適用於自己。”


930. 很顯然 ,如果不是社會偏見的影響 ,我們總能找到謀 生的手段,即使我們不得不降低身份,屈尊就卑。然而, 即使沒有或不在意這種偏見 ,不也有人因為疾病或其他原 因而無法自食其力嗎?
“在一個遵循基督律法的社會裡,沒有人會挨餓。”

在一個謹慎節儉的社會組織中 ,一個人若是缺乏基本的必需 品 ,那必定是因為自身過錯而致 ;而這些過錯往往是其咎由自 取的結果 。一個人若能嚴格遵循上帝律法 ,不僅有助於建立起 一個以正義與團結為根基的社會秩序 ,同時也有助於個人的自 我提升與改進。(參見第 793 問)


931. 在我們的社會中 ,為何貧苦階層的人總比富貴階層的 人多?
“沒有哪個階層是絕對幸福的,貌似幸運之人往往隱 藏著令人心碎的悲傷 ;痛苦無處不在 。不過 ,針對你所提 的問題 ,我只能說 ,你們所謂的貧苦階層人數之所以眾多 , 是因為如今的地球還只是一個贖罪之地 。等到有一天 ,人 們將這裡轉變為一個美德之地 、善靈之所 ,就再也不會有 人感到不幸,地球也將成為人間天堂。”


932. 在這個世界上 ,為何常常會出現正不壓邪 、善不勝惡 的情況?
“因為善良是軟弱的。惡人大多狡猾而大膽,而善者 大多膽小而羞怯。若後者願意,必能佔據上風。”


933. 如果說一個人自身往往是其物質痛苦的始作俑者 ,那 麼他是不是也是其道德痛苦的罪魁禍首呢?
“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一個人的物質痛苦 有時還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而受損的自尊心 、受挫的志向 、 貪婪的焦慮 、羡慕 、嫉妒——總而言之 ,所有的激情欲念 ——卻無不代表著靈魂的折磨。”

“羡慕和嫉妒——幸福之人是不知道這兩種貪婪之蟲 為何物的!喜歡羡慕和嫉妒之人難以得到片刻安寧 :他們 心中的貪念 、仇恨和怨憎會像幽靈一樣籠罩其上 ,不給他 們喘息的機會 ,甚至會縈繞在他們的夢中 ,糾纏不清 ,揮 之不去 。羡慕和嫉妒會像烈火一樣越燒越旺 。這種情況值 得你這麼做嗎?你有沒有意識到 ,這樣的欲念只會讓一個 人自我折磨,將地球變成真正的地獄?”

有許多表述生動地描繪了這種欲念的影響 。我們常說的“妄 自尊大” 、“眼紅不己” 、“妒火中燒” 、“怨恨之火”等等 , 這些描述都是非常貼切和準確的 。有時 ,人的嫉妒之情甚至沒 有特定的物件 。有些人只要看到超越世俗的事物 ,就會心生嫉 妒,即使他們對此可能並沒有直接的興趣,他們之所以嫉妒, 僅僅只是因為這些成就超出了其能力所及 。在他們眼中 ,任何 位於地平線以上的事物都是對他們的侮辱 ,倘若他們代表的是 社會上的大多數 ,他們便會以自身水準為標竿 ,打壓一切 。這 樣的人,不僅善妒,而且平庸。

人之所以感到不幸 ,往往只是源於他對世俗事物的重視 :受 挫的虛榮心 、野心和貪念會令一個人鬱鬱寡歡 。假如他能讓自 己超脫於物質生活的狹小圈子之外 ,將自己的思想昇華到代表 其命運的無限境界 ,那麼人世生活的磨難就會顯得微小而無足 輕重——就像一個孩子因為丟失了一個曾帶給他無比快樂的 玩具而痛哭流涕一樣。

一個人如果只有在自己的虛榮心和低俗的物質欲望得到滿 足時才能獲得幸福感 ,那麼一旦這一切無法得到滿足 ,他就會 深感不幸 ;而那些對奢侈品無欲無求的節儉之人 ,卻會因為擁 有他人眼中的悲苦境遇而心滿意足。

我們這裡所指的是文明人 ,因為野蠻人的需求更為有限 ,鮮 有能激發其貪欲或焦慮之事物 。二者看待事物的方式是截然不 同的 。文明人會對自身的不幸進行思考和分析 ,因而易受其自 身境遇的影響 。不過與此同時 ,他也會對尋找慰藉的方法進行 思考和分析 。而這種慰藉可能來自於基督教——讓他們對更美 好的未來充滿希望 ,也可能來自於靈性主義——讓他們瞭解未 來的確定性



2. 失去至親至愛



934. 失去親人摯愛 ,尤其是在我們無法彌補也無法控制之 時,這難道不是我們心感悲痛的正當理由嗎?
“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避免不了這種悲傷之情:要 麼是考驗 ,要麼是贖罪——這是一個普遍法則 。不過 ,如 能通過某種方式與朋友傾訴溝通 ,倒不失為一種安慰 ,要 不然就等自己找到其他更直接 、更有效的途徑 ,來撫慰自 己內心的情感。”


935. 有人認為與死後之人進行交流是一種褻瀆亡靈的表 現,對於這種觀點應當如何看待?
“在懷念故人之時,若能心懷尊重且恪守禮儀地召喚 他們 ,就不是褻瀆之舉 。那些對你有好感的靈性會很樂意 做出回應 ,看到世人對自己的懷念以及能夠與你進行交談 會令他們感到欣喜——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有輕浮冒昧 的召喚才有褻瀆之嫌。” 通靈是一劑慰藉良方 ,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與先逝親友溝通交 流的手段 。當我們召喚他們時 ,他們會靠近我們 ,陪伴在我們 身邊 ,傾聽我們的訴說 ,解答我們的疑問 。可以這麼說 ,他們 和我們之間不再是陰陽兩隔。他們會通過忠告給予我們幫助, 會因我們對他們的懷念而感到欣慰和滿足 。而令我們感到滿足 的是 ,得知他們現在過得很幸福 ,瞭解到他們轉世後的具體生 活,並且確信有一天我們將與他們重聚。


936. 在世者難以慰藉的悲傷之情會對其緬懷的靈性造成 怎樣的影響?
“靈性能敏銳地感受到其生前所愛之人的懷念和悲傷 之情 ,然而 ,長久過度的悲傷會令他們倍受煎熬 ,因為他 們看到自己所愛之人如此缺乏對未來的信心和對上帝的 信任,這會因此阻礙他們在靈性世界的再次團聚。”

如果一個靈性活得比在世之時更加幸福 ,那麼他後悔離開這 個塵世 ,就是後悔擁有現在的幸福生活 。有兩個朋友是關在同 一所監獄的囚犯 ;他們兩人都有被釋放的一天 ,但其中一個人 先被釋放了 。如果仍在獄中的那個人因為自己的朋友先於自己 被釋放而感到難過 ,這說得通嗎?如果他希望自己的朋友繼續 被囚禁在獄中 ,和自己一起忍受更久的痛苦 ,難道還有比這更 自私的情感嗎?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世間相愛的兩個人 。首先 離世之人正如先被釋放之人 ,另一個人應當感到快樂 ,並耐心 等待著自己獲得解放的時刻。

讓我們再來作另一個比較 。你有一個朋友住在附近 。他現在 正處於一個艱難境地 ,因為自身健康或個人利益的原因 ,他不 得不去往另一個國家 ,在那裡 ,他各個方面都會得到更好的發 展 。為此 ,他需要離開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 ,你仍能通過書信 方式與他保持聯繫——這種分離只是形式上的分離 。既然他的 離去是一件對其有利的好事,那麼你會為此而感到傷心嗎?

通過對來世的思考 、我們所愛之人在身邊的陪伴 、他們情感 與善意的延續以及我們能夠與他們溝通等等種種顯而易見的 證據 ,靈性主義學說為我們面對最合理的悲傷之情提供了最大 的慰藉 。有了靈性主義 ,世間不再有遺棄 。即使是最孤獨之人 , 也會有他或她能交流的朋友陪伴其左右。

我們不勝其擾地忍受著生活的磨難 。這些磨難看上去如此難 以忍受 ,以致於我們認為自己根本承受不了 。儘管如此 ,假如 我們能勇敢地承受一切 ,懂得如何消除抱怨 ,我們會因自己脫 離塵世的枷鎖獲得解放而感到欣喜 ,就像久病的患者慶倖自己 在耐心忍受痛苦的治療之後最終獲得痊癒一樣。



3. 失望、忘恩負義、破碎的感情




937. 因忘恩負義和脆弱的友誼所導致的失望 ,是否也是人 類心靈痛苦的源泉?
“是的 ,但我們教過你要同情忘恩負義和不忠的朋友 。 他們會比你更加不幸 。忘恩負義歸根到底源於自私 ,而自 私之人遲早會遇到像自己一樣鐵石心腸的冷酷之人 。要想 想那些比你所做善行更多之人 ,想想那些比你更值得尊敬 之人,想想那些付出卻被報以忘恩負義之人。不要忘記, 在耶穌自己的一生中 ,也曾被人嘲笑過 、鄙視過 ,甚至曾 被人當作惡棍和騙子 。因此 ,當同樣的事發生在你身上時 , 不要感到驚訝 。讓你的善行義舉成為你對這個世界的回報 , 不必擔心那些受益之人說什麼 。忘恩負義只不過是用來考 驗你是否會堅持行善的一種方式 。這一切的功德都將歸於 你 ,而那些輕率自私之人將因他們的忘恩負義受到同等程 度的懲罰。”


938. 忘恩負義所造成的失望會使人心變得堅硬冷漠和麻 木不仁嗎?
“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幸的,因為熱心腸的人,正如你 所說,總是會為自己所做的好事而感到高興。他們知道, 自己的善行義舉即使在今世沒能被人記住 ,也總會在另一 世被人記住 ,到時 ,那些忘恩負義之徒只會感到羞愧和悔 恨。”


■ 但這種認知並不能阻止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這有沒 有可能導致他們認為 ,如果自己不那麼敏感 ,就能更快樂 一些?
“的確有可能——倘若他們更喜歡自私的幸福,這是 一種非常可悲的幸福!然而 ,如果他們明白那些背信棄義 、 忘恩負義之輩根本不值得和自己做朋友 ,自己其實錯看了 這些人 ,那麼他們就不會因為失去了這些所謂的朋友而感 到後悔了 。他們日後肯定能找到更加志趣相投的朋友 。對 於那些待你不善之人 ,你應報以憐憫之情 ,因為他們最終 會遭受痛苦的報應 。不要讓自己因他們而受到折磨 :這不 過是你提升自我,超越他們的一種途徑而己。”

自然賦予人類愛與被愛的需求 。世間最大的幸事之一便是遇 到惺惺相惜的心靈 。為此 ,上天讓他們預先嘗到在完美的靈性 世界等待他們的幸福 ,在那裡 ,只有仁愛與仁慈——這是摒棄 自私的無限幸福。



4. 敵對的聯盟



939. 既然惺惺相惜的靈性精神是註定要相遇的 ,那為何在 道成肉身的靈性中 ,很多情感卻是單方面的 ,真摯之愛卻 受到漠視 ,甚至排斥?此外 ,兩個人之間最熱烈的情感不 也有變成厭惡和憎恨的嗎?
“難道你不明白這可能是一個懲罰——儘管只是附帶 效應?此外,有多少人自以為的深愛其實只是皮相之愛, 一旦結為夫妻 ,共同生活時 ,他們就會意識到這種愛不過 是基於肉體的迷戀?”

“以貌取人和以色侍人者並非真愛,真愛是在一起生 活還能互相欣賞之人 。另一方面 ,有許多情侶一開始吵吵 鬧鬧 、水火不容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兩人越來越瞭解對 方 ,這種結合反而演變成一種溫柔而持久的愛 ,因為這是 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千萬不要忘記 :相愛的是靈 性 ,而非肉體 ;只有當肉體的幻象消散之時 ,靈性才能看 清本質。”

“世間有兩種情感:一種是肉體之愛,一種是靈魂之 愛 ,而這兩種情感往往被人們混為一談 。純潔而情投意合 的靈魂之愛可以天長地久 ;肉體之愛則容易枯萎凋零 。正 因如此,那些原以為彼此永遠相愛之人,一旦幻覺消散, 最後往往會變得彼此憎恨。”


940. 對於原本註定要共度一生之人 ,缺乏惺惺相惜的情投 意合是否也是一種毒害其一生的痛苦根源?
“的確非常痛苦。然而,這通常只是你們自身為主要 原因所導致的各種不幸之一 。首先是因為你們的法律有錯 , 你認為上帝會強迫你和自己不喜之人在一起生活嗎?此 外 ,在此類聯姻中 ,你們大多數人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身 的虛榮與野心,並不是為了享受彼此相戀所帶來的幸福。 所以說,你所承受的痛苦只是你自身偏見造成的自然後 果。”


■ 難道在這種情況下 ,就從來沒有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嗎?
“當然有 ,對於這樣的人而言 ,這是一次深重的贖罪 ; 不過 ,責任應歸咎於造成這一不幸之人身上 。假如真理之 光照射到了受害者的靈魂 ,那麼他對於來世的信念便會帶 來最大的安慰 。此外 ,隨著這種偏見的消除 ,導致此類個 人不幸的原因也將隨之消失。”



5. 對死亡的恐懼



941. 對死亡的擔憂往往令許多人無所適從 。既然所有的未 來都在前方,那為何人們還會有這樣的擔憂呢?
“這種憂慮是毫無道理的,但你又能指望什麼呢?一 開始 ,人們是相信有地獄和天堂的 ,而且他們很可能會下 地獄 ,因為他們被告知 ,任何自然現象都是靈魂的彌天大 罪所致 。所以 ,當他們長大以後 ,但凡有任何原因 ,他們 便無法再接受這種信仰,成為了無神論者或唯物主義者。 他們因此也更傾向於相信 ,在現世之外 ,並無他世 。而那 些堅持兒時信仰之人 ,他們則懼怕被永恆的地獄之火無休 無止地焚燒。”

“然而,對於正直之人而言,死亡並不會給他們帶來 任何恐懼 ,因為他們內心的信仰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確信 。 他們一生踐行仁慈法則,所以嚮往著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他們確保了自己來世的歸宿 ,眼中看不到任何恐懼 。” (參見第 730 問)

世俗之人往往更在意物質生活勝於靈性生活 ,在塵世間 ,他 們只能體驗到肉體的痛苦和快樂 。他們的幸福全在於迎合其各 種欲望而得到的稍縱即逝的滿足 。他們的靈魂一直受到生活磨 難的煩擾和影響 ,因此始終陷於無休無止的焦慮和痛苦中 。死 亡令他們感到恐懼 ,因為他們對未來心存疑慮 ,並且相信自己 必須將所有的情感和希望留在塵世之上。

即使在今生今世 ,那些超越了欲念所創之人為需求的道德高 尚之人 ,也能體驗到物質主義者所無法體會的幸福 。他們對於 欲望的節制能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平靜和安寧 。生性樂於行善 , 而無失望之憂,內心鮮有煩惱,而無痛苦之痕。


942. 在某些人看來 ,這些關於幸福的忠告會不會有點老套? 他們會不會將其視為司空見慣的陳詞濫調 ,並說幸福的秘 訣其實在於懂得如何度過不幸?
“的確有人會這麼說,而且為數不少。然而,他們當 中的許多人就病患一樣 ,醫生為其開了一劑特殊的食療藥 方 :他們卻妄想自己的病能無藥而癒 ,並繼續將一切歸結 於消化不良。”



6. 厭世、自殺



943. 有的人往往會毫無道理地對生活感到不滿 ,這種不滿 從何而來?
“源於懶惰 ,源於信仰的缺失 ,通常還源於厭足感 。”

“對於秉天賦而善用自身能力者而言,勞動並非空洞 乏味的苦差 ,充實的日子過得飛快 。他們耐心而堅毅地承 受著生活的磨難 ,因為他們希望等待自己的是更踏實和持 久的幸福。”

944. 人們是否有權利結束自己的生命?
“絕對沒有!只有上帝才有這樣的權利。那些故意自 殺之人是對這一律法的違逆。”


■ 自殺總是故意的行為嗎?
“那些精神錯亂的自殺者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 麼。”


945. 對於那些因為對生活不滿而自殺之人 ,應該怎麼看待?
“愚蠢可笑!他們為何不工作?生活本就不是如此沉 重的負擔。”


946. 那些為了逃避世間煩擾和失望而自殺之人呢?
“沒有勇氣承受生活不幸的可憐人!上帝會幫助那些 受苦受難之人 ,而非那些既無力量也無勇氣之人 。人生的 磨難是命中註定的考驗或贖罪 。唯有毫無怨言坦然承受之 人才能獲得幸福——這是他們應得的回報!對於毫無虔 誠信仰卻希望能夠僥倖得到幫助之人 ,這便是災禍!機會 或運氣——借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雖能給他們帶來 一時的好處 ,卻會在日後讓他們更加殘酷地感受到自身話 語的空虛。”


■ 那些將不幸者逼至絕境之人難道不用承擔自身行為 所帶來的後果嗎?
“不幸之人!他們必將遭受報應,正如謀殺他人就必 須伏罪一樣。”


947. 那些對困境感到心灰意冷並絕望而死之人 ,是否等同 於自殺?
“的確就是自殺 ,但比起那些心懷仁慈默默承受之人 , 那些背後的推手或本有可能阻止這一行為的人罪過更大。 不過 ,如果他們缺乏定力和毅力 ,或未能充分利用自身智 慧來擺脫困境 ,那麼他們仍然無法得到徹底寬恕 。倘若他 們的絕望源於自身的虛榮 ,也就是說 ,如果他們是那些虛 榮心戰勝了智力,羞於以體力勞動為生,寧願死於饑餓, 也不願降低其所謂社會地位的人 ,那麼他們只會更加不幸! 在一個對一無所有之人表示善意 ,卻在有人需要的時候狠 心將其拋棄的冷酷無情 、自私自利的社會 ,敢於面對這個 社會的批判 ,努力與逆境抗爭之人難道沒有百倍的崇高和 尊嚴?為著一個根本不關心他的社會的看法而放棄自己 的生命,這本身就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948. 為了逃脫罪行的恥辱而自殺之人與因為絕望而自殺 之人一樣應當受到譴責嗎?
“自殺並不能抹去一個人所犯的錯誤。相反地,這是 錯上加錯 。有勇氣做壞事就應當有勇氣承擔後果 。上帝是 審判者。他有時可能會根據具體原因減輕其懲罰。”


949. 為了避免給自己的子女或家人帶來恥辱 ,這種自殺是 情有可原的嗎?
“這種念頭和做法其實無濟於事;但他們自認為是在 做好事 ,上帝會考慮他們的初衷 ,因為他們的自殺是一種 自我贖罪 。儘管其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這一錯誤 ,但 錯誤始終是錯誤 。此外 ,如果你們能消除各種社會偏見和 暴行,就不會引發更多的自殺事件了。”

那些為逃避自身罪行所帶來的恥辱而自殺之人證明瞭一點 , 那就是比起上帝的評價 ,他們更在意別人的評價 ,因為他們將 背負著自己罪行返回靈性生活 ,而且剝奪了自己在今生今世為 自己贖罪的方式 。與世人相比 ,上帝往往更不寬容 。他只赦免 那些誠心悔改之人,並體諒我們為贖罪而付出的努力;然而, 自殺本身是於事無補的。


950. 對於那些為了早日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結束自己生 命之人,應如何看待?
“也是愚蠢之人!行善積德,這才是他們達到這一狀 態的更可靠方式 。自殺只會延緩他們進入一個更美好的世 界 ,日後 ,他們自己也會要求返回塵世 ,完成因執迷不悟 的念頭而提前結束的這一世生命 。無論什麼錯誤 ,永遠不 會有力量打開僅對上天關照之人開放的聖殿大門。”


951. 為拯救他人生命或為鄰里做貢獻而犧牲自己生命之 人是否值得稱道?
“如果是這樣的初衷 ,那麼這種行為是崇高的 ,因此 , 這種犧牲不能算作自殺 。但是 ,上帝反對無謂的犧牲 ,倘 若其受到了虛榮心的玷污 ,便不能欣然視之 。除非是出於 無私的目的 ,否則犧牲將毫無功德可言 。遺憾的是 ,那些 做出此等犧牲之人有時有著不可告人的動機 ,這會削弱其 在上帝眼中的價值。”

在上帝眼中 ,任何以自身幸福為代價而做出的犧牲都是有著 無上功德的行為 ,因為這是對仁慈法則的一種踐行 。此外 ,因 為生命是我們在塵世最值得珍視的資產 ,那些為了鄰里利益而 捨棄自己生命的人並不是犯罪 :而是做出犧牲 。儘管如此 ,在 這樣做之前,他們仍應想清楚自己的生是否比死更有意義。


952. 有的人明知自身的欲念會加速自己的死亡 ,卻不能再 進行任何抵抗 ,因為習慣已將這種欲念轉變成真正的生理 需求 ,對於這種因荒淫無度而致死之人 ,是否應視為自殺?
“這是一種道德自殺。你難道不明白,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是犯有雙重罪過的嗎?他們缺乏勇氣 ,屈從於口腹之 欲。而且,他們還忘記了上帝。”


■ 他們與那些因絕望而自殺之人相比 ,誰的罪孽更深重?
“前者有時間來思考自殺 ,因此他們的罪孽更為深重 。 而那些因一時衝動而自殺之人 ,有時會出現一種精神錯亂 的譫妄 。前者的懲罰要比後者重得多 ,因為懲罰總是與對 自身錯誤的認知成正比。”


953. 當一個人看到不可避免的 、可怕的死亡就在眼前時 , 他選擇故意死亡來縮短自己的痛苦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嗎?
“不等待上帝設定的壽限,這永遠是錯誤的。此外, 他們怎麼能確定自己時限已到呢——即使出現了——或 者怎麼能確定自己在最後一刻是否有可能得到一些意想 不到的幫助呢?”


■ 我們承認 ,在通常情況下 ,自殺是應受譴責的 ,但我 們又認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如此 ,縮短的生命只不 過是幾個瞬間而已。
“儘管如此,這也是缺乏忍耐精神以及不服從造物主 意志的展現。”


■ 在這種情況下,自殺行動的後果是什麼?
“一如往常,需要按照情況的輕重來相應地贖罪。” 954. 不必要地危及生命的魯莽行為是否應受到譴責? “如果沒有主動的意圖或害人的意識,就沒有任何罪 過。”


955. 在某些國家 ,女性在其丈夫屍體上故意自焚致死的行 為是否算是自殺,她們必須承受後果嗎?
“她們這麼做是對某種偏見的屈從,其往往更多是出 於被迫 ,而非自願 。她們認為自己是在履行職責 ,而這並 不符合自殺的特徵 。她們的藉口是自己的無知和缺乏道德 發展 。這種野蠻和愚蠢的習俗將隨著文明的發展而逐漸消 失。”


956. 對於那些因無法承受失去至親至愛之痛而希望在死 後與他們重聚的自殺者,他們能達成這一目的嗎?
“他們的結果與他們所希望的正好相反。他們將無法 與所愛之人重聚 ,而是更長久地遠離他們 ,因為上帝不會 獎賞懦弱的行為 ,這是一種侮辱 ,它表明了對神聖上天的 不信任 。他們將為自己那一瞬間的瘋狂行為付出代價 ,他 們希望減輕的痛苦會不減反增 ,他們也不會得到希望獲得 的補償。”(參見第 934 節)


957. 通常而言,自殺會對靈性的狀態產生怎樣的影響?
“自殺的後果會有很大的差別。沒有規定的懲罰,在 任何情況下,後果始終與產生後果的原因相對應。然而, 自殺者無法逃脫的一個後果就是失望 。此外 ,結果對於所 有人並不都是一樣的——這取決於具體情況 。有的人立即 就能為自身所犯的錯誤贖罪 ,有的人則需要在來世為自己 的錯誤贖罪 ,而他們的來世將比自我了斷的那一世更加糟 糕。”

事實上 ,根據觀察證實 ,自殺的後果並不總是相同的 。然而 , 對於所有的暴力死亡案件以及突然了結生命的後果 ,有一些共 同的線索 。其中最重要的是聯繫靈性與肉體的連結具有持久性 , 它在提前斷裂時幾乎總是處於最強韌的狀態——不像自然死 亡 ,這種連結會逐漸減弱 ,直至生命完全消失 。這些不幸事件 的後果是靈性混亂的延長 ,其次是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 ,靈性 會擁有認為自己仍然活在人世的幻覺 。(參見第155 問和第165 問)

在一些自殺事件中 ,靈性和肉體之間持續存在的親密關係會 產生一種肉體附於靈性之上的反應 ,靈性會被迫目睹其與肉體 分離的過程 ,因而產生一種充滿痛苦和恐懼的感覺 。這種狀態 會一直持續到被終結的生命本應延續的時限 。這一結果並不具 有普遍性 ,但是 ,那些因為缺乏勇氣而自殺之人逃脫不了其行 為所帶來的後果 ;這些人遲早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為其所犯 的錯誤贖罪 。因此 ,一些曾在世間極為不幸的靈性表示 ,他們 在前世選擇了自殺 ,但後來自願接受新的考驗 ,試圖讓自己以 更大的毅力來承受新的考驗 。對於有的人而言 ,它會表現為一 種與物質聯繫的連結形式 ,他們徒勞無功地尋求釋放自我 ,以 便去往更幸福的世界 ,但最終卻被拒之門外 。對大多數人來說 , 他們後悔自己做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卻只收穫了失望。

宗教 、道德和哲學無不譴責自殺是違背自然法規的行為 。通 常 ,所有人都會告訴我們 ,我們無權故意縮短自己的生命 。但 為何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呢?為何我們不能自由地結束自己 的痛苦呢?這需要靈性主義學說來解答這些問題 ,從那些屈從 於它之人的實例來看 ,自殺不僅是一種違反了道德法則的錯誤 (這一因素對於某些人而言並無多大重要性),而且這種魯莽 行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事實上 ,結果恰恰相反 。這並不是 靈性主義教給我們的某些理論 ,而是靈性主義在我們面前列舉 的真實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馬太福音》5:4。——譯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