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愛人如愛己
■ 最重要的誡命:在任何事情上, 你們想讓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們也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 凱撒之物當歸給凱撒 ■ 靈性所傳教義 .仁愛律法 .自私自利 .信仰與仁慈 .對罪犯仁慈 .一個人該為一個罪犯冒生命危險嗎?
最重要的誡命:在任何事情上,
你們想讓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們也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1. 耶穌的這番話說得撒都該人啞口無言,而法利賽人又聚 在一起。其中一人是研究摩西律法的專家,他想試探耶穌,他 問道:“老師,律法中的哪條誡命最重要?”耶穌回答說: “‘要全心全意、盡智地愛主—你的上帝。’這是首要的一 條,也是最重要的。第二條和第一條類似:‘愛人如愛 己。’這兩條誡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教導的基礎。”(《馬 太福音》第 22 章第 34 節至第 40 節)
2.
在任何事情上,你們想讓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們也應 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教導的含義。(《馬太 福音》第 7 章第 12 節)
你們想讓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路加福音》第 6 章第 31 節)
3. 天國就像一個國王,他要和他的奴僕清算帳目。國王開 始算帳了:一個欠了國王好幾千塊銀幣的人被帶到他面前。欠 債人無錢還債,主人命令他賣掉自己所有的一切,甚至他的妻子和兒女,好償還債務。這個奴僕跪在國王面前哀求:“請您 寬容我吧,我一定會還清債務的。”國王可憐他,就免了他的 債,把他放了。這個奴僕離開國王後,就去找另一個與他一起 當差的奴僕,那個奴僕欠了他一百個銀幣。他卡住那個奴僕的 脖子說:“還我的錢!”那個奴僕跪在地上哀求說:“請寬容 我吧,我一定會還清欠你的錢。”可是第一個奴僕不答應,而 是把他的同伴送進了監獄,不還清欠債就不放他出來。
其他的奴僕們目睹這一切,非常難過,就去告訴主人發生 的一切。於是,主人把第一個奴僕叫回來,對他說:“你這個 惡奴。你欠了我那麼多錢,你求我可憐你,我就免了你的債 務,難道你不該像我可憐你一樣,可憐你的同伴嗎?”主人非 常生氣,就把這個奴僕投進監獄。他不還清所有的債務,就不 放他出來。
除非你們從心底裡寬恕你們的兄弟,否則,天父就會像那 個國王對待他的奴僕一樣對待你們。(《馬太福音》第 18 章 第 23 節至第 35 節)
4. 愛人如愛己;我們想讓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 怎樣對待別人,這就是對仁慈全面的表述,因為它囊括 了我們對他人的所有責任。在這一方面,沒有什麼比 “己所欲,施於人”這條誡命更具有可靠的指導意義 了。一個人如果自己做不到品行端正、寬容大度、仁愛 奉獻,又憑什麼要求同伴比自己做得更好?踐行這兩句 箴言,才能摒棄自私自利。人們若能將此作為其行為的 準則和制度的基礎,就能理解何謂真正的博愛,確保人 與人之間的和平與公正。將不會再有仇恨和紛爭,只有 團結、和諧、互愛。
凱撒之物當歸給凱撒
5. 法利賽人離開耶穌教導人們的地方,策劃如何抓住耶穌 話裡的把柄。他們派了一些他們的門徒和希律黨人去見耶穌。 他們說:“老師,我們知道您很誠實,並忠實地傳播上帝的真 理之道,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您待人一視同仁。請您告訴我 們:我們該不該向凱撒交稅?
耶穌知道他們不懷好意,就說:“你們這些偽善的傢伙, 為何想試探我呢?讓我看看你們納稅用的銀幣。”他們遞給耶 穌一枚銀幣,耶穌問:“這上面刻的是誰的頭像和名字?”他 們說:“是凱撒的。”耶穌說:“那麼,就應該把屬於凱撒的 東西給凱撒,把屬於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聽了這話,他們都非常驚訝,於是離開耶穌走了。(《馬 太福音》第 12 章第 15 節至第 22 節;《馬可福音》第 12 章第 13 節至第 17 節)
6. 耶穌之所以被問到這個問題,是由於猶太人擔心羅 馬人向其徵稅,故將此其變成一個宗教問題。為了廢除 這項稅收,當時成立了一個很大的政黨。所以對他們而 言,繳稅是當前令人憤怒的事情;否則,他們向耶穌提 出“我們該不該向凱撒交稅?”這一問題就沒有任何意 義了。這個問題是一個陷阱,因為他們想要根據耶穌的 回答來煽動羅馬當局或猶太異議人士反對他。但是“耶 穌知道他們的惡意”,他避開了這個問題,並給他們上 了公正的一課,告訴他們要償還所欠的一切。(參見 “前言”章節的“稅吏”部分)
7. 箴言有云:“凱撒之物當歸給凱撒”,對於這句話 的理解不應過於侷限和絕對。正如耶穌的所有教導一 樣,這是一個從特定環境中推導出來的,並採用實際和 慣常的形式歸納的普遍原則。這一原則的初衷是:一個人想讓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怎樣對待別人。它譴責 對他人造成的一切身體傷害或道德傷害,譴責對他人利 益的任何侵犯。它要求每個人都應尊重他人的權利,就 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權利得到尊重一樣;不僅如此, 它還要求必須履行對家庭、對社會、對政權以及對個人 的責任。
靈性所傳教義
仁愛律法
8. 仁愛涵蓋了耶穌的全部教義,因為愛是一種高尚的 情感,而情感是實現進步和不斷昇華的本能。人類在起 源之初只有本能;進一步進化和墮落的人類也只擁有感 知能力;只有在他們變得更文明、更純淨的時候,才會 擁有情感。情感的巔峰便是仁愛,這並非普通意義上的 愛,而是在熾熱的心頭擁有一縷暖陽,它凝結和彙聚了 超凡脫俗的渴望和啟示。仁愛律法宣導的是全人類的團 結,它彌合了個性的差異,消除了社會的痛苦。一個人 若能在苦難中戰勝人性,用偉大的愛去愛他的兄弟姐 妹,這樣的人就是幸福的!愛他人之人是幸福的,因為 他們既無靈魂上的痛苦,也無肉體上的痛苦。他們步履 輕盈,生活超然於自身之外。當聽到耶穌說出“仁愛” 這個神聖字眼時,世人無不為之顫抖,殉道者們無不滿 懷希望地聚集於競技場內。
接著,靈性主義又說出了神聖字母表中的第二個詞 ——輪迴轉世。請注意,這個詞彙將墓碑從空空如也的 墓穴中連根拔起:它超越了死亡,向驚訝的世人類揭示了人類的智慧遺產。這個字眼不再引導人們走向死亡; 而是帶領他們征服自我的存在,實現自我的昇華和變 形。血肉曾拯救靈性,而今,靈性須拯救人類脫離物 質。
我曾說過,人類在起源之初只有本能;受本能支配 之人只會更接近他們的起點,而非他們的目標。要朝著 這一目標前進,他們須克服本能、充實情感,即要讓蟄 伏於物質中的種子生根發芽、成長壯大,同時不斷完善 內心的情感。本能猶如情感的萌芽和胚胎,它是情感進 化的前提,正如橡果中蘊含著橡樹一樣;進化程度較低 者的個體,就是那些正在一點點剝繭蛻變,但仍受制於 自身本能之人。靈性猶如田園,須精心培育、耐心耕 耘。未來的一切財富皆依賴於今天的勞動,而更重要的 是,勞動將最終讓你獲得榮耀的昇華。所此,一旦你領 悟了仁愛律法,領悟了它所宣導的全人類團結,你就會 從中感受到靈魂上的甜美歡欣,而這正是天國喜樂的前 奏。(拉撒路,巴黎,1862 年)
9. 愛是神聖的本源,從始至終,你們的靈魂深處無不 擁有那聖火之焰。這一事實早已得到你們一遍又一遍的 證明;最卑劣之人、最可鄙之人、罪大惡極之人,大多 會對另一個人或某一種事物懷有一種強烈而執著的感 情,這種感情不因任何事物而消減或泯滅,並且往往會 上升到某種極端的程度。
我之所以說“另一個人或某一種事物”,是因為在 你們當中,有不少人將其內心難能可貴的愛傾注到各種 動物、植物甚至於某些物品上:他們離俗遁世、厭棄世 人,抵制靈魂的自然傾向,渴望在自身以外的事物中找到愛和情感的共鳴。他們將仁愛律法降低到了本能的程 度。但無論他們做什麼,他們都無法抑制上帝在創造他 們時,在他們心中播下的一顆有生命的種子。這顆種子 會隨著道德和智慧不斷地萌芽和成長,雖然會受到自私 的限制,但它永遠是神聖與善良美德的源泉,這種美德 會滋生真誠而持久的感情,帶你穿越世間崎嶇而荒蕪的 道路。
有些人對輪迴轉世的考驗心存芥蒂,因為這意味著 會有其他人介入到他們極為在意的親密關係中。可憐的 人啊!是你們的感情讓你們變得自私;你們的愛只侷限 於一個封閉的家庭和朋友圈,其他人對你們而言一點也 不重要。那麼,為了按照上帝意志去踐行仁愛律法,你 們必須一視同仁地去愛天下所有人。這項任務固然漫長 而艱鉅,但它終將得以完成。這是上帝的意志,對於靈 性主義而言,仁愛律法是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法 則,因為它終有一天會消除以任何一種可能的形式表現 出來的自私自利——因為除了個人的自私自利,還有家 庭、種姓和國家的自私自利。耶穌說“要愛鄰如己”。 那如今,“鄰”的範疇有多大?家庭?宗教?還是國 家?不,它是指全人類。在進化程度更高的世界,協調 和主導居住在這裡的靈性的,是彼此之間的互敬互愛, 而你們所在的星球——註定會因社會變革而取得進展 ——將看到居民踐行這一崇高法則,這是神性的展現。
仁愛律法的影響表現為人類的道德進步和塵世生活 的幸福。最叛逆、最卑鄙之人看到這樣做所帶來的好 處,便會改過自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相反地,要 盡己所能,善待他人。
不要以為人心是貧瘠堅硬的;即便如此,它仍會屈 服於真愛。愛,猶如一塊令人無法抗拒的磁石,一旦與 它接觸,便會向蟄伏於其中的美德種子注入生機與活 力。作為一個考驗和流放之地,地球將被這一聖火淨 化,並將看到仁慈、謙卑、耐心、奉獻、自我克制、順 從和犧牲等所有源於仁愛的美德一一得到踐行。所以, 不要厭倦聆聽福音傳道者約翰的話語。如你們所知,在 因年邁虛弱停止講道之業後,他什麼也沒做,只是重複 著這句溫馨的話:“我的孩子們,要彼此相愛。”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你們當好好借鑒經驗,吸取教 訓。踐行之路雖然艱辛,靈魂卻將大受裨益。相信我, 應我所求,盡心竭力地做到:“彼此相愛”;不久的將 來,你們定會看到地球的轉變,它將變成一個極樂世 界,在那裡,正義的靈魂將得到安息。(芬乃倫,波爾 多,1861 年)
10. 我親愛的同道們,這裡的靈性通過我的聲音告訴 你們:“付出愛才能得到愛。”這一思想是如此至真至 理,以至於你能從中找到所有安撫與慰藉,可紓緩每日 的艱辛。更棒的是,通過踐行這一至理箴言,你將超脫 物質的束縛,在俗世生命結束之前淨化自己的靈性。在 對來世已有所瞭解的基礎上,靈性主義的研究會讓你們 堅信:你們定會飛升到上帝身邊,得到你們靈魂所渴望 的應許。此外,你們還須不斷提升自我,擺脫物質的侷 限去判斷事物,莫去譴責他人,除非你們在思想上已與 上帝保持一致。
在最深層的意義上,仁愛意味著忠心、誠信和正 直,意味著唯己之所欲,方施於人。它意味著要以自身為出發點,去探尋你們的兄弟姐妹所受之苦難的內在意 義,從而幫助他們獲得解脫。它也意味著要將人類大家 庭視為自己的家庭,因為你們終將在某個更高級的世界 遇到這個家庭;而組成這個家庭的靈性,如你們一樣的 上帝子民,註定要不斷地進化。這就是為何你們不能拒 絕上帝隨意為你們指定的兄弟姐妹;因為就你們而言, 如果兄弟姐妹都如你們所願,是自己指定的,那必然皆 大歡喜。因此,面對一切受苦之人,要永遠給予他們希 望和支持,這樣才能讓你們擁有真正的仁愛和正義。
要相信“付出愛才能得到愛”這句至理箴言,它會 為你們辟開前行的道路,揭開變革的序幕,讓你們追隨 始終不變的方向。不過,正在聽我說話的這些人,你們 已然收穫不少;與百年前相比,你們的進步是巨大的。 為了自己好,你們改變了很多,甚至於毫無怨言地接受 了大量關於自由和博愛的新思想,而這是你們以前曾經 拒絕的。再過一百年,你們將會輕鬆接受那些目前還無 法融入你們腦海的思想。
如今,靈性主義運動已邁出了如此巨大的一步,你 們將看到靈性口述中所含的公正和復興思想被普通智性 世界接受的速度有多快。一方面,因為這些思想呼應著 你們內心所有神聖的想法;另一方面,因為你們早已準 備好一顆肥美的種子:即在上個世紀 [a] 根植於社會中的 偉大進步思想。既然萬事萬物皆受上帝旨意而彼此關 聯,那麼得到和接受的所有經驗和教訓都將包含於泛愛 天地和博愛眾生之中。藉此,道成肉身的靈性能更好地 判斷和感知事物,在你們的星球上攜手並進;他們將相
互理解、彼此相愛,摧毀所有不公正,消除導致人與人 之間產生誤解的一切根源。
靈性主義對這一偉大理念進行了更新——《靈性之 書》中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而這一理念將為下個世紀 創造偉大的奇蹟:在充分理解這句箴言的基礎上,團結 全人類在物質上和靈性上的共同利益:“付出愛才能得 到愛”。(桑森,巴黎靈性主義協會前會員,1863 年)
自私自利
11. 自私自利,猶如人類的瘟疫,阻止人類道德的進 步,故必須將其從地球上消除。靈性主義的使命是要讓 地球進化為更高等級的世界。為此,每一位真正的信徒 都應將自私自利作為其武器、力量和勇氣瞄準的目標。 我之所以提及“勇氣”,是因為戰勝自己遠比戰勝別人 需要更多勇氣。所以,你們每個人都應盡一切努力與你 們內心深處的自私自利作鬥爭,因為它是吞噬一切心智 的怪獸,其生於傲慢自大,是這個世間所有苦難的根 源。它否定仁慈,因而也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最大障礙。
耶穌給你們樹立了仁慈的榜樣;本丟·彼拉多則是 自私自利的,因為義者在準備行刑時,彼拉多洗了手, 說:“這與我有何關係?這是一位義者;你們為何要把 他釘在十字架上?”儘管如此,他還是讓人把耶穌處死 了。
這是仁慈和自私之間的對立;正是由於這種腐病侵 入了人類的心臟,基督教才未能完成其全部使命。追求 信仰的新使徒們,啟智開明的高階靈性們,根除這一邪 惡的工作與責任落在了你們肩上,你們要賦予基督教一切力量,為其掃除前進的障礙。將自私自利從地球上消 除,讓地球成為一個進化的世界,是時候為人類披上托 伽長袍了,[b] 為此,你們須首先將個人心中的自私自利連 根拔起。(以馬內利,巴黎,1861 年)
12. 如果人們彼此相愛,就能更好地踐行仁慈;但要 做到這一點,你們須努力解開自己的胸甲,敞開自己的 心扉,這樣才能對受苦之人更加敏感。冷酷只會殺死美 好的情感;基督從不拒絕任何人;凡到他那裡去的,無 論是誰,都從未遭到回絕:無論淫婦還是罪犯,都接受 過他的幫助;他也從不擔心自己的名譽會因此受損。那 麼,何時你們才會將他作為你們一切行為的榜樣呢?如 果仁慈主宰地球,邪惡便再也無法橫行;它會羞愧地逃 走,將自己隱藏起來,因為它會發現自己終無立錐之 地。你們要堅信,邪惡終有除盡之時。
首先,你們要為自己樹立一個榜樣,一視同仁地善 待眾生;切莫理會那些鄙視你們之人,要將一切公正交 付上帝,因為他每天都會將稗子從麥子中區分出來。
自私是對仁慈的否定;現如今,沒有仁慈,社會就 不會有和平;我還要進一步聲明:甚至還會無安全可 言。世人若自私自利,傲慢自大——二者常常結伴而 行,便會出現狡黠精明之人當道,利益衝突無處不在, 最神聖的感情遭到踐踏,甚至連家庭的神聖連結也得不 到尊重。(帕斯卡,桑斯,1862 年)
信仰與仁慈
13. 我親愛的孩子們,不久前我曾告訴你們,沒有信 仰的仁慈不足以在人們之間維持一種能夠使他們幸福的社會秩序。我應該說,沒有信仰,就不可能有仁慈。事 實上,你們會發現,縱使毫無宗教信仰之人也有可能會 有慷慨解囊的衝動,然而,樸素無華的仁慈唯有通過自 我克制和不斷犧牲一切自我利益才能得到踐行,而只有 在信仰的啟迪和激勵之下,才可能擁有這種樸素無華的 仁慈——因為除了信仰,沒有什麼能讓我們勇敢而堅毅 地背負這一生的十字架。
是的,我的孩子們,那些渴求滿足之人假裝他們可 以只關心自己的幸福,以此逃避自己在這世間的命運, 這都是徒勞。當然,上帝創造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獲得 永恆的幸福;與此同時,塵世的生活只不過是為了實現 我們的道德進化,因為藉由肉體器官和物質世界的幫 助,可以更容易地完成這種進化。不論生活中司空見慣 的起起落落,也不論你們迥然不同的品味、傾向和需 求,俗世生活也是踐行仁慈從而完善自我的一種途徑, 因為只有通過相互忍讓和犧牲,才能維持不同因素間的 和諧統一。
然而,你們說得對,如果人們在這個世界追求的幸 福不是物質享樂,而是善行義舉,那麼他們必能獲得幸 福。基督教的歷史講述了殉道者們欣然赴死的故事。在 當今社會,要成為基督徒,既不需要殉道而死,也不需 要犧牲生命,只要犧牲你們的自私、傲慢和虛榮即可。 如果以仁慈為啟示,以信仰為支柱,你們就一定能獲得 勝利。(守護靈性,克拉科夫,1861 年)
對罪犯仁慈
14. 真正的仁慈是上帝賜予這個世界最崇高的教導之 一。純潔的友愛應存在於真正遵循上帝教義的門徒之 中。你們要愛不幸之人和犯罪之人,因為他們是上帝的 造物,只要他們悔改,就應給予他們寬恕和憐憫,就像 你違背神聖律法所犯的錯誤一樣。與那些你們拒絕寬恕 和憐憫之人相比,你們自己更應受到譴責、感到內疚, 因為他們往往不像你們這般瞭解上帝,所以對他們的要 求自然比你們更低。
不要評判他人;哦!我親愛的朋友們,不要去評判 他人,因為你們對別人所做的審判會讓你自己受到更嚴 厲的審判,對於你們常犯的罪過,你們也該寬容。要知 道,在純潔之神的眼中,有許多行為都是罪行,而這個 世界甚至不將其視為輕微的罪過。
真正的仁慈並不僅僅在於你們對他人的施捨,甚至 也不在於對他人說幾句寬慰的話語。不,這並不是上帝 對你們的要求。耶穌所教導的至高無上的仁慈還包含善 待眾生,善待一切。即使是不需要施捨之人,你們也可 以用這種崇高美德對待他們,那些充滿愛、安慰和鼓勵 的話語將引導他們靠近天父。
我要再說一遍,這個時代即將來臨——博愛將普照 這座星球;基督的律法將統治人類,這一律法將成為引 領靈魂進入福賜領域的約束和希望。所以,要彼此相 愛,如愛天父之子。不要在你們和那些不幸之人之間築 建任何差異的鴻溝,因為上帝希望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故而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上帝允許罪大惡極之人居住在 你們中間,是為了讓你們吸取教訓。在不久的將來,當人類真正遵循上帝律法之時,便不再需要這樣的教訓, 所有不純潔和叛逆的靈魂都將按照他們的傾向被下放到 更低等級的世界。
你們應當感謝我所說的那些幫助你們禱告之人—— 那才是真正的仁慈。你不必對罪犯說:“他們是卑鄙之 人,必須將其從世間清除乾淨,死亡對於這樣的人來說 太仁慈了。”不,你們不能說那樣的話。看看你們的榜 樣——耶穌。如果他看到身邊有這些不幸之人,他會說 什麼?他會為他們感到悲傷,將視他們為真正需要幫助 的病人,並向他們施以援手。哪怕你們無法在現實中做 到這一點,但至少可以為他們祈禱,在他們生前為數不 多的時日裡,為他們的靈性提供幫助。如果你們虔誠地 禱告,或許可以感動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悔改。無論好 壞,他們都是你們的鄰居;與你們一樣,他們流浪和叛 逆的靈魂被創造出來,也是為了變得完美和圓滿。所 以,要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用心為他們禱告。(法國的 伊莉莎白,勒阿弗爾,1862 年)
一個人該為一個罪犯冒生命危險嗎?
15. 有一個人要死了,旁人若要救他,就得自己冒著 生命危險。然而,大家都知道此人是一個罪犯,如果他 此次免於一死,必會犯下更多罪行。儘管如此,是否該 冒生命危險去救這樣一個人?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也是任何一個靈性都會 面對的問題。鑒於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人是否該為罪犯 冒生命危險,我將根據我的道德水準作出回答。奉獻, 應不論善惡;幫助,當不分敵友;因此,哪怕是社會的敵人,換句話說,哪怕是罪犯,也要對其施以援手。你 認為你讓這個罪犯擺脫的只是死亡嗎?很有可能,你讓 他擺脫的是過去的一生。鑒於這種可能,在他臨死之前 的短暫瞬間,這個迷失之人會回顧他過去的生活,或者 更確切地說,他過去的生活會呈現在他眼前。對他來 說,死亡也許來得太早;輪迴轉世或許是令人生畏之 事。所以,要趕快去救他!作為受到靈性主義科學啟發 之人,你應當沖到他面前,將他從他應當遭受的譴責中 解救出來,然後,那個本來要詛咒你的人也許會將自己 投入你的懷抱。但你不應問自己他是否會這樣做;只是 去幫助他,因為在拯救他的過程中,你聽從了自己內心 的聲音:“你可以救他,所以要救他!”(拉梅奈,巴 黎,1862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當時是十八世紀。——譯者按。
[b] 古羅馬的男孩在長到 15 歲時,就可以穿著象徵男子氣概的白色長袍。在這次交 流中,靈性借助這一形象來比喻這座星球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譯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