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靈性所傳教義

復仇



9. 復仇是野蠻習俗的最後遺留物之一,這種習俗通常 會被人類摒棄。它與決鬥一樣,也是人類從基督紀元開 始就保留下來的一種原始習俗。這是一種落後的表現, 世人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靈性還會在一旁煽風點火。 所以,我的朋友,凡自稱信仰靈性主義之人,絕不能讓 自己的心中滋生這種情緒。正如你們所知,復仇與“寬 恕你的敵人”這一基督教義背道而馳,拒絕寬恕之人不 僅不是靈性主義者,甚至連基督徒也不是。當欺騙和卑 鄙成為復仇的忠實夥伴,復仇會具有更大的毀滅性。事 實上,那些沉迷於這種致命又盲目的激情之人幾乎從不 公開尋求報復。如果他們是強者,便會像兇猛的野獸一 樣撲向他們的敵人,一看到敵人,他們內心的激情、憤 怒和仇恨就會被點燃。不過,他們大多會裝出一副偽善 的面孔,將邪惡的情緒深藏在心中。他們會在暗處秘密 跟蹤毫無防備的敵人,伺機發起進攻,而且能讓自己毫 髮無損。他們藏而不露,嚴密監視敵人,暗設機關,佈 置陷阱,只等時機來臨,便斟以毒酒。當他們的仇恨未 達到這種極端情況時,他們便會攻擊敵人的榮譽,抨擊敵人的感情,進行無休無止的誹謗和背信棄義的影射, 四處煽風點火,令情勢愈演愈烈。所以,等到被害者出 現,迫害者便呼出有毒的氣息,前者會驚訝地發現,這 些冷酷的面孔居然是平常見到的友善和仁慈之人。他們 很奇怪為何對方之前還施以援手,現在卻拒絕與自己握 手。最令他們崩潰的是,最親密的朋友和親人最終對自 己避之不及,揚長而去。啊!以這種方式為自己報仇的 懦夫,比那些直接去找敵人,當面侮辱他們的懦夫更加 有罪。

所以,要徹底摒棄這些原始的習俗!要讓過去的陋 習與過去的時代一同逝去!如果今天的靈性主義者還有 聲稱有權尋求復仇的,他們便不值得再留在這個以“沒 有仁慈,就沒有救贖”為座右銘的隊伍裡。不過,我並 不認為靈性主義者大家庭的成員在未來會屈服於復仇的 衝動,而沒有寬恕之心。(朱爾斯·奧利弗,巴黎,1862 年)



怨恨


10. 彼此相愛,你們就會幸福。最重要的是,你們有 責任去愛那些以冷漠、仇恨或輕蔑來激勵你們之人。你 們當以基督為楷模,以他的奉獻精神為榜樣;作為一位 仁愛的傳教士,他不惜付出自己的鮮血,獻出自己的生命。要去愛那些曾經冒犯和迫害過你們的人,這種犧牲 固然是痛苦的,但也正是這種犧牲使你們超越他們。如果對仇恨你們之人也報之以仇恨,你們的價值便與他們 無異。真正取悅上帝的祭物,是要在你們心中的祭壇上,為上帝供奉聖潔無暇、香氣撲鼻的聖餐。儘管仁愛律法要求我們一視同仁地愛我們的兄弟姐妹,但這並不能保護我們的心不受傷害;相反地,這是最痛苦的考驗 ——我很清楚,因為在我的最後一世中,我經歷過這樣的折磨。但上帝永在,凡違背仁愛律法之人,無論今生 還是來世,最終都會受到懲罰。我親愛的孩子們,不要忘記,愛使我們靠近上帝,恨使我們遠離上帝。(芬乃 倫,波爾多,1861 年)



決鬥


11. 真正偉大之人只會把生活當作一次追尋目標的航 行,他們不會為沿途的坎坷煩惱,也不會允許自己哪怕 只是短暫地偏離正道。他們的目光緊盯著自己的目標, 全然不顧沿路荊棘叢生、蒺藜成群,因為這些小刮小擦 並不能真正傷害自己,所以他們仍然披棘斬荊、一路前 向。為報復他人的挑釁,便讓自己身涉險境,這不過是 在面對人生考驗時一種畏懼退縮的表現;在上帝看來, 決鬥永遠是一種罪惡,倘若你不為自己的偏見所迷惑, 你就會發現,決鬥是一件多麼荒謬愚蠢的行為。

因決鬥而致人死亡,這是一種犯罪——你們自己的 律法也是這麼認定的。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權試圖 殺害他的同胞。上帝會視此為罪過,他對你的行為早已 明察秋毫。如此看來,你成為了你自己的審判官,這種 說法可謂再貼切不過了。要記住,你是怎樣寬恕別人 的,你就會得到怎樣的寬恕;寬恕他人,會讓你更接近 上帝,因為仁慈與力量總是相互依存的。一個人的雙手 哪怕只在世間沾染了一滴血,他就進不了真正的天國: 那是和平與仁愛的王國,是永遠沒有世間仇恨、糾紛和戰爭的天國。所以,“決鬥”一詞將不再出現在你的詞 彙中,除非是對過去的一種遙遠而模糊的記憶;人們會 發現,除了崇高的行善之爭外,世間再無其他對抗。 (阿道夫,阿爾及爾主教,馬芒德,1861 年)


12.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決鬥或許可以證明一個人 有血氣之勇,證明其賤視生命,但同時也無可辯駁地證 明了這個人在道德上的怯懦,這與自殺無異。自殺者, 是沒有勇氣忍受人生的沉浮變遷;決鬥者,是沒有勇氣 忍受他人的冒犯。一個被人打了右臉,還把左臉伸過去 讓對方打的人,與一個被人冒犯,就一心要去報復對方 的人,難道基督沒有告訴你前者更有榮耀,更有勇氣 嗎?難道在橄欖園,基督沒有告訴彼得,“把你的劍放 回鞘裡,因為那些用刀殺之人必死在刀下”嗎?耶穌所 說的這些話,難道不是自始至終對決鬥的譴責嗎?事實 上,我的孩子們,一個人若充滿了暴力、血腥和憤怒, 但凡受到一點冒犯,就要咆哮不已,這樣的人何勇之 有?其靈魂有何偉大之處?讓他去顫抖吧!因為在他內 心深處會有一個聲音一直質問他:“該隱!”該隱!你 對你弟弟做了什麼?”他說:“為了保護我的名譽,流 血是必要的。”但那個聲音會回答他:“你只想著在世 人面前維護你生前短暫的榮譽,卻沒想過要在上帝面前 維護你的榮譽!可憐的傻瓜!”基督曾遭受過那麼多的 冒犯,他又何嘗要你們以血相還?你們不僅用荊棘和長 矛傷害他,將他釘在絞刑架上,還在他萬分痛苦之時取 笑和嘲弄他。在經受過這樣的暴行後,他要求你們做過 任何補償嗎?羔羊最後的哭泣是為他的劊子手祈禱!哦!像基督一樣,去寬恕那些冒犯你之人,並為他們祈 禱吧。

朋友們,請記住這句訓誡:“彼此相愛”,唯有如 此,你才能對他人出於仇恨的打擊,報之以微笑,對他 人的冒犯,報之以寬恕。當然,世人會對你心懷憤怒, 將你視為懦夫;但你要抬頭挺胸,像基督一樣向他們證 明,你不懼滿地荊棘,不會讓自己的雙手成為殺人的幫 兇——假借保護榮譽之名,只為滿足個人的傲慢虛榮和 自我中心主義。在創造你們時,上帝是否給了你們予奪 他人生死的權利?當然沒有,他只賦予你們改造自我和 重建自我的權利。至於你們,即使隨意處置自己的生 命,也是上帝所不允許的。就像自殺者被帶到上帝面前 一樣,決鬥者也會被記以血債,這位至高無上的法官將 給他們嚴厲和長久的懲罰。如果上帝要大義凜然地威嚇 那些對自己兄弟口吐“拉加”之言之人,那麼對於那些 雙手沾滿了兄弟鮮血之人,上帝施加的懲罰必會更加嚴 厲!(聖·奥古斯丁,巴黎,1862 年)


13. 與被稱為“上帝的審判”這種古老的習俗一樣, 決鬥也是至今仍在社會上盛行的野蠻制度之一。當你看 到兩個對手為了解決彼此之間的紛爭,要麼浸入滾燙的 沸水,要麼用燒紅的烙鐵燙人,誰能忍,誰就是正義的 一方,對此你會說什麼?你肯定會認為這種習俗是如此 荒唐可笑。可決鬥與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熟 練的決鬥者而言,這就等於是蓄意謀殺,因為他確信自 己能一擊即勝。至於其對手而言,由於軟弱和無能,則 幾乎是必死無疑,所以這無異於最冷酷無情的自殺。據 我所知,人們常常會以同等犯罪的機會來避免決鬥這種選擇;可這與中世紀所謂“上帝的判斷”又有何兩樣? 然而,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罪惡感可謂微乎其微;“上 帝的判斷”這一名稱意味著某種信仰,雖然很天真,但 至少相信上帝的公正不會讓無辜之人受死,儘管如此, 決鬥的勝負往往取決於蠻力,所以通常死的是被冒犯的 一方。

哦,什麼時候愚蠢的自負、可笑的虛榮和瘋狂的驕 傲才會被基督教的仁慈以及基督所證明和要求的仁愛與 謙卑取代?只有到那時,那些依然支配著人類的可怕偏 見才會真正消失,這些偏見連法律也無力制止,因為它 並不足以做到立善防惡;人人都必須有一顆向善畏惡之 心。(守護靈性,波爾多,1861 年)


14. 如果我拒絕別人要求的補償,或者不要求冒犯我 之人做出補償,人們會怎麼看我,或怎麼說我?那些如 你們一樣愚蠢之人,即落後之人,會挑你的錯。但是, 那些在精神和道德上取得了進步的開明之人會說,你的 行為包含著真正的智慧。反思一下:你的其中一個兄弟 因為有意無意地說了某個字眼而冒犯了你,你感到自尊 心受到傷害,所以以嚴厲的方式回應了他,並由此引發 了衝突。在關鍵時刻到來之前,你是否會問自己,你的 此行此舉像不像一個基督徒?在社會中,如果你剝奪了 某個成員的生命,你對社會虧欠了什麼?你是否會為剝 奪了丈夫的妻子、兒子的母親、父親的孩子以及他們賴 以生存的依靠而感到懊悔?冒犯你之人固然應向你做出 補償;但如果此人肯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去傷 害那個有權抱怨之人的生命,這樣不是更光榮嗎?至於 被冒犯之人,我同意,有時一個人會發現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無論是對其本人還是對其所愛之人。這並不 僅僅是自我主義在作祟;而是心靈的傷害和痛苦。但 是,除了愚蠢地冒著生命危險去和一個會給你帶來恥辱 的壞蛋對抗之外,即使這個壞蛋死了,他帶給你的侮辱 ——無論是什麼——就會不復存在了嗎?如果錯誤總會 不攻自破,真理總會不言自喻,那麼殺人濺血難道不會 讓一個人更加聲名狼藉嗎?這樣一來,唯一剩下的不過 就是報了仇而已。唉!這種悲慘的滿足往往會讓一個人 的一生悔恨不已。如果死的是被冒犯的一方,那又該如 何補償他呢?

當仁慈成為人類的行為準則時,他們的言行自然會 遵循這條箴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那時,一 切紛爭的起因都將不復存在,導致決鬥和戰爭——許多 人之間的決鬥——的起因也將隨之消失。(弗朗索瓦-賽 維爾,波爾多,1861 年)



15.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原本快樂之人,只不過因為 一個有失敬意的字眼或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丟掉了上帝賦 予自己的生命,或者剝奪了同伴的性命——且是只屬於 上帝的生命,這樣的人與那些因貪得無厭或生活所迫而 潛入別人家中行竊,不得已殺死阻攔者的人相比,前者 的罪惡大一百倍。後者大多是沒有接受過教育之人,他 們對善惡的認知有所缺失,相反地,決鬥者往往來自於 教育程度更高的階層。前者用殘忍的方式殺人,後者用 禮貌的方式殺人,只不過後者得到了社會的諒解。我還 要補充一點,與在一氣之下屈服於報復和殺戮情感的可 憐蟲相比,決鬥者的罪過更大。決鬥者不能以一時激情 為藉口,因為在犯罪和彌補之間,他總有時間進行反思。所以,他會表現得冷漠而有預謀;一切都經過精心 的策劃和研究,目的是為了更肯定地殺死自己的對手。 還有一點毋庸置疑,這樣的人也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 這正是世人對於決鬥的評價,因為決鬥被視為一種英勇 無畏、不懼生死的行為;然而,當一個人確信自己的時 候,是否有真正的勇氣呢?決鬥是野蠻時代的餘孽,遵 循的是“強權即公理”的法則,隨著人們對於真正的榮 譽擁有更清醒的認識,對於來世生活擁有更強烈的信 仰,決鬥這種陋習也會隨之消失。(奥古斯丁,波爾 多,1861 年)


16. 注釋:如今,決鬥已日見稀少,如果說偶爾還能 見到一些慘烈的案例,其數量也遠不如以往。從前之人 出門在外,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所以總是格外小 心。那個時代的人們有一個風俗特點,就是習慣隨身攜 帶或明或暗的進攻性或防禦性武器。禁止使用這類武器 展現了這一習俗的淡化,在這一逐漸演變的過程中不難 發現,一開始,騎士如果不身披盔甲、手執長矛是絕計 不會上馬的,到後來,人們將佩劍當作一種裝飾和點 綴,而不再是侵略的工具。關於這種習俗,還有一個現 象,即以前,人們會在街上正大光明地進行一對一的搏 鬥,其他人會留出空地,在四面圍觀;而現在的決鬥都 是暗地裡進行的。如今,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會引起騷 動,引發人們的議論;而在過去,這類事件根本不會引 起任何人的關注。靈性主義將向人類注入仁慈和博愛的 精神,消除這些野蠻習俗的餘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