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第十八章: 受邀之人很多,獲選之人卻很少

■ 關於婚禮宴會的寓言 ■ 狹窄的門 ■ 並不是所有呼喚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 ■ 得到較多之人,對他的期待也多 ■ 靈性所傳教義 .已經擁有之人會得到更多 .判定基督徒的標準取決於個人行為



關於婚禮宴會的寓言


1. 耶穌再次用寓言對人們說,他說:“天國就好像是一位 為兒子舉行婚宴的國王。他派奴僕去通知已被邀請的人來出席 婚宴,可是他們都不想來。然後,國王又派了一些奴僕去,並 對他們說:‘告訴那些被邀請的人,說我的宴席已經擺好,牛 和肥畜都已宰了,一切準備就緒,快來赴宴吧。’但是被邀請 的客人都不理睬他們,各忙各的。一個人去田裡幹活,另一個 人去做買賣。其他的一些人抓住國王的奴僕,凌辱他們,把他 們殺了。國王勃然大怒,派軍隊殺了那些兇手,燒毀了他們的 城市。

“然後,國王對奴僕們說:‘婚宴已經準備就緒,可是那 些被邀請的人不配出席。你們到街頭去,無論你們碰到誰,都 請他們來赴宴。於是奴僕們到街上去,不分好壞,把他們見到 的人統統請來。宴會廳裡坐滿了客人。

“國王來見賓客。他看到一個人沒穿禮服,就問:‘朋 友,你怎麼連禮服也不穿就來了呢?’那人無言以對。於是國 王對奴僕說:‘把他的手腳綁起來,扔到外邊的黑暗裡去,在 那裡的人們都將切齒痛哭。被邀請的人很多,被選上的人卻 很少。’”(《馬太福音》第 22 章第 1 節至第 14 節)


2. 懷疑者對於這個看似幼稚天真的寓言抱之一笑,因 為他們不明白為何一場宴會出現這麼多問題,更不明白 為何受邀之人會拒絕參加宴會,甚至於要殺害主人派來 的人。他們認為:“寓言嘛,當然是一種比喻,但即便 如此,也不應超出可信的範圍。”

當人們摒除其外在形式而去尋找其隱含意義時,所 有的比喻和最巧妙的寓言可以說都是如此。耶穌將生活 中最常見的習慣融入了他在故事中所描述人物的風俗和 性格。他所講的寓言故事大多意在向眾生灌輸靈性生命 的理念;這些寓言故事的含義之所以看上去大都晦澀難 懂,不過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從這一角度進行解讀罷了。

在這個具體的寓言故事中,耶穌將一切皆是喜樂幸 福的天國比作一場宴會。第一批受邀之人,指的是希伯 來人,即上帝最先叫其來瞭解上帝律法之人。主人派去 的僕人指的是先知,先知來是為了勸告希伯來人走上真 正的幸福之路,但他們的話鮮有人聽從,他們的警告也 屢受嘲笑;許多先知甚至像寓言中的僕人一樣慘遭殺 害。以照看田地和買賣為藉口拒絕參加宴會的受邀之 人,象徵著那些沉迷於世俗事物而對天國事物漠不關心 的世人。

當時的猶太人有一個普遍信念,那就是他們的國家 定將獲得凌駕於所有其他民族之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上帝不是應許亞伯拉罕說,他的子孫要遍滿全地嗎?然 而,他們所信仰的始終停留在物質形式,是一種實際 的、物質的支配。

在基督降臨之前,除了希伯來人,其他民族都是崇 拜偶像和信仰多神教的。倘若有那麼幾個不同凡響之人提出了神性合一的概念,這一概念也只會成為個人的理 論,絕不會被當作基本真理,除非少數幾個人將他們的 知識隱匿於眾生無法理解的神秘面紗之下。希伯來人是 第一個公開信奉一神論的民族。上帝先後派遣了摩西和 耶穌,以期將其神聖律法傳授給希伯來人。自此,星火 燎原,遍及整個世界,它戰勝了異教,並使得亞伯拉罕 的靈性子孫“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儘管猶太人拒絕 盲目崇拜偶像,他們卻忽視了道德律法,只單純地堅持 外在的敬拜儀式。直至罪行滔天、惡貫滿盈,這個國家 最終被征服,並因教派和系別的不同而四分五裂,連聖 殿裡也充斥著懷疑的氣息。就在這時,耶穌出現了。他 被派去是為了提醒世人遵循律法,並為他們打開來世的 新視野。作為第一批邀參加普世信仰這一盛大宴會之 人,他們並未聽從天國彌賽亞的話,反而將他處死。所 以,這些人失去了通過主動爭取所應收穫的果實。

然而,要借由這一事件來指責全體民眾,這並不公 正。主要的責任還應歸咎於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前者 傲慢狂熱,後者缺乏信仰,最終導致了亡國的結局。耶 穌將他們比作那些拒絕參加婚宴的受邀之人,並且補充 道:“主人看到這一情況,便命人到街頭去,無論碰 到誰,都請他們來赴宴。”他是想借此對其他所有民族 ——無論信仰異教,還是崇拜偶像——廣而告之,只要 他們相信,就可以取代先前那些受邀之人來參加宴會。

只不過,僅僅受到邀請是不夠的;僅僅打著基督徒 的名號也是不夠的,哪怕已經入席就坐,只等參加天國 的宴會也是不夠的。首先,作為一項明確要求,參加宴 會之人必須穿著禮服,這代表著必須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且必須按照靈性的指示去踐行律法。這一律法在 “沒有仁慈,就沒有救贖”這句話中得到了充分詮釋。 然而,在所有聆聽過這一神聖之言的人當中,真正遵循 並踐行它的少之又少!值得升入天國之人更可謂寥寥無 幾!這就是為何耶穌會說:被邀請的人很多,被選上的 人卻很少



狹窄的門


3. 你們只有從窄門進去才能進入真正的生命,通向毀滅的 門是敞開的,通向毀滅的路是寬闊的,有許多人走上了這條毀 滅之路。但是,通向永生的門是非常窄小和艱難的,只有極少 數的人才能找到它。(《馬太福音》第 7 章第 13 節和第 14 節)


4. 有人問他:“主啊,將得救的人不多吧?”耶穌對他們 說:“通向天堂的門是狹窄的,你們要努力從這裡進去,很多 人都想進去,但是卻不能夠進去。一旦那房子的主人起來把門 關上時,你們就只能站在門外敲門,說:‘先生,給我們開開 門吧!’但是他會回答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這時,你們會說:‘我們曾經與你一起吃喝,你還在我們的街 上教導過我們呢。他會對你們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來 的,走開,你們這些做惡的人。’”

“那時候,你們會看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有的先 知都在神的國裡,而你們卻被趕出去,你們在那裡將咬牙切齒 地痛哭。來自東、西、南、北的人們將在神的國裡的桌旁就 座。要注意,那些居後的將要在先;而那些在先的將要居 後。”(《路加福音》第 13 章第 23 節至第 30 節)


5. 通向毀滅的門是寬敞的,因為邪惡的欲念很多,而 通往邪惡的路是大多數人經常走的路。通向救贖的門是 狹窄的,因為那些想要通過這扇門的人必須努力控制自己,才能克服自身的邪惡傾向,然而很少人願意這樣 做。這是對這句箴言的補充說明:被邀請的人很多,被 選上的人卻很少。

這就是世間人類的現有狀態,因為地球是一個邪惡 佔據主導地位的贖罪世界。只有地球發生轉變以後,通 向仁善的道路才會成為大多數人經常走的路。因此,這 段話應當從相對意義,而非從絕對意義上來理解。假如 這是人類的正常狀態,上帝就是在有意地給絕大多數人 定罪,要讓他們走向毀滅,可如果承認上帝是完全公正 和仁善的,那麼這一假設就根本不可能成立。

但是,假如人類已被徹底放逐於地球之上,假如靈 魂沒有其他生世,那麼人類到底要犯下怎樣的罪行,才 會讓他們在今生和來世擁有如此悲慘的命運?為何沿途 會有如此多的障礙坎坷?假如靈魂的命運在死後會被永 遠封印,那麼為何還要留這麼一扇狹窄的門,允許極少 數人通過?倘若人只有一生一世,那麼人類自身和上帝 的公正之間就會永遠存在衝突。瞭解了靈魂的先在性和 多生多世,視野就會得到拓寬;光明將照亮信仰中最昏 暗模糊的部分;現世來生與前世是一致的。唯有通過這 種方式,一個人才能真正理解基督箴言蘊藏的所有深刻 含義,理解它所包含的全部真理和全部智慧。



並不是所有呼喚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


6. 不是所有呼喚我說“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 只有按照天父意志行事的人,才能進天國。在最後的日子裡, 許多人會呼喚我為主,說道:“主啊,主啊!我們曾以您的名 義傳道,我們曾以您的名義驅鬼。我們曾以您的名義行奇蹟。”但是,我會清清楚楚地告訴他們:從來就不認識你們, 走開,你們這些做惡的人。(《馬太福音》第 7 章第 21 節至 第 23 節)


7. 聽了我的話並付諸行動的人,就像一個深謀遠慮的人, 把自己的房子建在堅固的磐石上。縱使雨淋、水沖、風吹擊 打,房子也不會倒塌,因為房基建在磐石上。然而,聽了我的 話,卻不付諸於行動的人,就像一個愚蠢的人,把房子建在沙 灘上。雨淋、水沖、風吹擊打著房子,房子轟然倒塌了。 (《馬太福音》第 7 章第 24 節至第 27 節;《路加福音》第 6 章第 46 節至第 49 節)


8. 所以,無論是誰,只要違反了律法中的任何一條,甚至 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一條,並且教唆別人也這麼做,他在天國裡 就是最渺小的;無論是誰,只要遵守律法,同時又教育別人也 這麼做,那麼,他在天國裡就是偉大的。(《馬太福音》第 5 章第 19 節)


9. 所有宣稱在履行耶穌使命之人都會說:“主啊!主 啊!”,可若不遵行他的誡命,即便尊稱他為老師或 主,這又有何用呢?難道基督徒就是那些一邊以表面的 虔誠之舉來敬拜他,一邊卻屈服於傲慢、自私、貪婪及 各種欲念的人嗎?難道他的門徒就是那些整日只知禱 告,卻從不以良善、仁慈與寬容之心對待自己同胞的人 嗎?當然不是,因為他們的禱告就像法利賽人一樣,只 是嘴上說說,心裡蕩然無存。他們或許想通過外在形式 給別人,而非上帝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只能徒勞地對耶 穌說:“主啊,我們曾以您的名義傳教;我們曾以您的 名義驅鬼;我們曾經與您一起吃喝。”耶穌只會回答: “我不知道你們是誰。走開,你們這些做惡之人,你們 這些言行不一之人,你們這些譭謗鄰居之人,你們這些 搶奪寡婦之人,你們這些姦淫之人。走開,你們這些滿懷仇恨和憤怒之人,你們這些以我的名義讓兄弟姐妹流 血之人,你們這些只會讓人痛苦而從不給人安慰之人。 你們將在那裡咬牙切齒地痛哭,因為神的國是為那恩 慈、謙卑、憐憫之人而設。不要因為你說得多、拜得 多,就指望耶和華屈枉公正。你們在上帝面前蒙恩的唯 一途徑,就是真誠地遵行仁愛與仁慈的律法。”

耶穌的教導是永恆的,因為它們是真理。它們不僅 是天國生命的保證,也是世間生命享有和平、安寧和穩 定的允諾。這就是為何凡以耶穌教導為基礎建立的人類 政治、社會和宗教體制都能像把房子建在堅固的磐石上 一樣穩定。人們之所以會傳承他的教導,是因為他們能 從中找到幸福。相反地,那些違背耶穌教導之人,就像 把房子建在沙灘上:變革的大風與進步的暴雨會讓房子 轟然倒塌。



得到較多之人,對他的期待也


10. 其實,這個僕人是知道主人的心願的,可他還是不做 好準備,或者說,他不做主人要他做的事情,所以,他將挨一 頓痛打。但是如果他不知道主人的心思,可做出了該打的事情 來,那麼,他將挨一頓輕打。得到多的人,對他的期待也多; 受委託多的人,人們對他的要求也多。(《路加福音》第 12 章第 47 節至第 48 節)


11. 耶穌說:“我到這世上來是為了審判,好讓那些看不 見的人能看見,讓看得見的人變成瞎子。和耶穌一起的一些法 利賽人聽見這話,便對他說:“難道我們也瞎眼了嗎?”耶穌 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是瞎子,就不會有罪了,但是,現在你 們說:‘我們看得見,’所以,你們的罪仍然在。”(《約翰 福音》第 9 章第 39 節至第 41 節)


12. 這些箴言在靈性所傳教義中得到了尤為切貼的應 用。凡知道基督戒律之人,若不遵行,就必然有罪。然 而,包含基督戒律的《福音書》僅僅只在基督教派中得 到傳播,除此之外,從未讀過基督戒律之人何其多!雖 有讀過,卻並不理解基督戒律的人又何其多!結果就 是,耶穌所說之語已被大多數人忘記。

為便於所有人瞭解,靈性所傳教義以不同形式對這 些箴言進行了重新詮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加以 注釋;它的獨特性在於完全沒有任何限制,即每個人 ——不管其是否受過教育,是否擁有信仰,是否為基督 教徒——都能成為交流的對象,因為通靈無處不在。無 論是直接交流還是通過媒介交流,凡是瞭解到的人都不 可能聲稱對此一無所知。他們不能以缺乏指導或教義的 寓義晦澀難懂作為藉口。所以,那些沒有借助教義實現 自我進步之人,那些只是對此感到有趣和好奇,內心卻 從未受到觸動之人,那些虛榮傲慢、自私自利、財迷心 竅等惡習絲毫未減之人,以及那些沒有更加懂得愛鄰居 之人,這些人之所以罪過更大,是因為他們對真理已經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

與善靈溝通過的靈媒若依然怙惡不悛、不思悔改, 就更應受到譴責,因為他們寫下的,往往是自己的罪 行,若不是被傲慢蒙蔽了雙眼,他們肯定能意識到靈性 說的就是他們自己。只不過,他們並未將自己寫下或看 到的教訓聯繫到自己身上,而是眼裡一昧盯著別人,這 倒恰好印證了耶穌的這句話:“你看見你鄰居眼中的 刺,卻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參見第十章第 9 節)

耶穌說:“如果你們是瞎子,就不會有罪了。”這 句話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所應受到譴責與其開化程度成正 比。所以,在上帝眼中,法利賽人,即有志於成為,實 際上也是其民族中最開明之人,比那些未受過教育的人 自然更應受到譴責。這一道理直至今日依然適用。

靈性主義者得到的多,所以對他們的要求就更高; 懂得運用教義的人也是如此。

對於虔誠的靈性主義者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靈 性所給的忠告建議中是否有什麼適用於自己。

靈性主義已讓受邀之人得到了成倍的增長。因為它 能讓人擁有信仰,所以被選上之人也同樣成倍增長。



靈性所傳教義 已經擁有之人會得到更多


13. 門徒們來問耶穌:“您為何用這些寓言來教導人 們?”耶穌回答說:“關於天國的奧秘只讓你們知道,而不會 讓他們知道。已經擁有的人會得到更多,甚至比他需要的還 多。幾乎一無所有的人,連他僅有的那一點東西也要被拿走。 這就是為何我用寓言故事教導他們。因為這些人看了,但並未 真正地看見;他們聽了,但沒有真正地理解 這正應驗了以賽 亞的預言:‘你們會聽,並聽見,卻什麼也聽不懂,你們會 看,並看見卻理解不了你們所看到的。”(《馬太福音》第 13 章第 10 節至第 14 節)


14. 你們要仔細琢磨你們聽到的。你們用怎樣的量器給別 人,上帝也會用怎樣的量器給你們,而且甚至會多給你們。擁 有的人,會得到更多;幾乎一無所有的人,就連他們僅有的一 點點也要被拿走。(《馬可福音》第 4 章第 24 節至第 25 節)


15. “擁有之人,會得到更多;幾乎一無所有之人, 就連他們僅有的一點點也要被拿走。”這些偉大的教 義,在你們看來,往往自相矛盾,所以需要細思冥想。 得到之人,是指那些理解了神聖之言含義之人;他們之 所以能得到,完全是因為他們想要成為應得之人,而主 以其慈悲的愛,鼓勵那些為了向善所做的努力。這種堅 持不懈的努力引來了主的祝福;它們猶如一塊磁石,吸 引著前進的步伐,也吸引著無盡的祝福,讓你有足夠的 勇氣登上聖山,在山頂等待你的是辛勞後的安樂。

“幾乎一無所有或所有寥寥之人,連他僅有的那一 點東西也要被拿走。”這句話應理解成一個反面比喻。 上帝不會從他的創造物手中拿走他已同意給予他們的好 處。啊,又瞎又聾的人類!敞開你們的心扉,看看你們 的靈性;你們一定要從心裡明白,而不要以如此粗鄙不 當的方式去解釋將上帝公正之光帶給你們的主所說的 話。對於那些幾乎一無所有之人,從他們手中拿走僅有 那一點東西的並不是上帝,而是他們自己的靈性,他們 大手大腳、粗心大意,不知道如何留住自己擁有之物, 也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心裡幼小的萌芽孕育長大。

他們繼承了父輩們辛苦掙來的田地,卻從不耕耘勞 作,任憑地裡長滿野草。他們不想要的收成,難道是他 們的父親拿走的嗎?如果他們本打算種那塊地,卻因照 料不周而讓種子枯萎,最後顆粒無收,難道這也要怪他 們的父親嗎?不,當然不能。與其指責那個為他們準備 好一切,又將其所賜拿走之人,倒不如讓他們去責怪給 自己帶來不幸的始作俑者,然後方知悔改,勤勤懇懇地 開始工作,憑藉自己的意志去開墾這片貧瘠的土地,在懺悔和希望的幫助下深耕細作,充滿信心地種下挑選出 的好種子,剔除壞種子,用仁愛和仁慈精心澆灌。上帝 是仁愛和仁慈的神,他必讓擁有之人得到更多。到那 時,他們就會看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一粒種子便能 收穫成千上萬的穀粒。勞動者們,你們要有勇氣,!拿 起你們的鋤頭和犁耙,耕耘你們的心田,拔除叢生的雜 草;將主給你們的好種子播種在地裡,灌之以仁愛的甘 露,待其結出仁慈的果實。(靈性朋友,波爾多,1862 年)



判定基督徒的標準取決於個人行為


16. “不是所有呼喚我‘主啊,主啊’之人,都能進 天國。只有按照天父意志行事之人,才能進天國。”

凡將靈性主義學說視為魔鬼之作的人,你們要聽耶 和華的話。你們要側耳而聽,因為是時候去聽了。

要當一個忠信的僕人,只要穿上主的制服就夠了 嗎?只要說“我是基督徒”就夠了嗎?看一個人是不是 真正的基督徒,你得看他的所作所為。“好樹結不出惡 果;壞樹也結不出好果。”“所有不結好果的樹,都要 被砍倒,扔進火裡燒掉。”這是主所說的話;基督的門 徒啊,你們可要明白!基督教之樹該結出怎樣的果實 呢?那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它的樹蔭遮蓋了世界的一部 分,卻還未遮蔽所有應聚集在它周圍之人。生命之樹的 果實是生命、希望和信念的果實。幾個世紀以來,基督 教一直致力於宣揚這三種神聖美德;它努力傳播這些果 實,但卻很少有人去採摘它們!這棵樹一直是好的,只 是園丁很糟糕。他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變它,想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塑造它,所以又是去葉、又是摘芽、又 是修枝,結果,光禿禿的枝條上連壞果子也長不出來, 最後再也結不了果了。口渴的旅行者在樹蔭下停留,想 要找尋希望的果實,好讓自己恢復力量和勇氣,可他們 看到的只有乾枯的樹枝,那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他 們未能在生命之樹上找到生命之果:因為在慘遭人類之 手的百般破壞後,這棵樹已經枯萎凋零了!


所以,親愛的人們啊,你們要側耳而聽,要敞開心 扉!要精心栽培那棵生命之樹,它的果實能賦予生命永 恆。種下這棵樹的上帝請你用仁愛去照顧它,你會看到 它再次結滿神聖的果實。要保護好這棵樹,正如基督當 初交給你們時一樣。不要去破壞它;它希望長出可以遮 蔽整個宇宙的樹蔭,所以不要去砍斷它的樹枝。豐碩的 仁慈之果紛紛掉落下來,去滋養那些正打算前往目的地 的饑餓的旅行者。不要將這果實摘了收藏起來,任憑它 腐爛,不給任何人食用。“被邀請的人很多,被選上的 人卻很少。”這是因為生命糧食存在著壟斷者,這一點 與物質糧食很相似。不要與這樣的人結盟。結好果的 樹,必分給眾人。所以,去尋找那些饑餓的人吧!把他 們領到樹下,與他們一起在樹蔭下乘涼。“荊棘叢中摘 不到葡萄。”所以,我的兄弟姐妹們,要遠離那些讓你 們在路上鋪滿荊棘之人,要跟隨那些領著你來到生命之 樹樹蔭下的人。

神聖的救世主是無上正義,他說:“不是所有呼喚 我‘主啊,主啊’之人,都能進天國。只有按照天父意 志行事之人,才能進天國。”他所說的話不應被忘記。

願耶和華保佑你,願光明的上帝普照你,願生命之 樹在你頭頂上結出豐碩的果實!要相信,要祈禱。(西 緬,波爾多,186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