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靈性所傳教義

真正的所有權



9. 能從這個世界帶走的,才是一個人真正擁有的。來 時所見,去時所留,皆只能享之於有生之時。然而,對 於死後不得不放棄的,他們生前只能享受,而非真正擁 有。那麼,他們真正擁有的是什麼呢?這無關肉體,僅 關乎靈魂:智慧、知識、道德品質。這些皆是一個人生 而帶來,死而帶走之物;無人可以剝奪和掠取,而且這 一切在另一個世界比在這個世界更加有用。一個人離世 之際是否比降生之時更加富有,這完全取決於自己,來 世處境的好壞則倚賴於其所擁有之物。人們離鄉背景, 遠去他國時,總會將在那個國家派得上用場之物裝入行囊,而不會攜帶其他無用之物。所以,對你們的來世亦 當如此,你們要為自己準備好在那裡生活的一切有用之物。

旅客羈途,借宿於客棧,錢袋充實者,可訂上等好 房;囊中羞澀者,只能訂間差房;身無分文者,便只能 夜宿草垛了。人類進入靈性世界時也是如此:他們在那 裡的位置取決於自身擁有的財產;但這種財產並非以黃 金來衡量。沒人會問他們:“你在世間到底有多少錢? 你生前曾擔任過什麼職位?你曾是王子還是工人?”他 們只會被問道:“你帶了什麼回來?”這裡不認可任何 事物或頭銜的價值,只認可個人擁有的所有美德。因 此,從農耕這方面而言,工人可能比王子更加富有。哪 怕王子聲稱自己在離世之前,已用黃金為自己買了門 票,也是徒勞。他會得到這樣的回答:“這裡的位置不 能買賣,只能靠善行獲得。”在世間,你可以用錢買 地、修房子、建宮殿;但在這裡,一切都必須靠心靈的 品質來換取。你真正具備這些品質嗎?如果具備,那麼 歡迎你,你可以去到最高之處,在那裡盡享幸福;如果 不具備,那你就必須去到最低之處,在那裡得到與你所 有相對應的待遇。(帕斯卡,日內瓦,1860 年)


10. 世間萬物皆屬於上帝,上帝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分 配它們,人類不過是這些財物的管家,是誠信程度和智 力水準不盡相同的管理者。上帝讓某個人擁有財產往往 大有深意,那些認為自己最有資格擁有財富之人,財富 往往會對他們繞道而行。

你或許會說,對於繼承的財富來說,這可以理解, 但是通過勞動獲取的財富就不一樣了。毋庸置疑的是,正義之財,當取之有信。所謂通過正當途徑獲取財富, 即不可以損害他人的利益為代價。若損他人之利,取不 義之財,一分一厘,自有後報。然而,生前憑自身努力 謀取財富,是否就意味死後仍對財富具有支配權呢?將 財富傳於後人,而後人無所事事,坐吃山空,這樣的警 世案例並不少見。這是因為上帝並不想讓財富落於這些 人手中——此乃上天之意,不可違也。一個人生前是否 可以隨心所欲地善用或濫用財富,而無需承擔任何責 任?當然不能。上帝之所以允許人們獲得財富,可能希 望在現世獎賞他們的努力、勇氣和毅力。然而,倘若有 人只是借財富來滿足自己的感官享受或虛榮心,抑或因 手中的財富導致自身的失敗,那麼還不如不要擁有財 富;一手百般斂財,一手散盡家業,辛辛苦苦,卻落得 兩手空空,功德全無。待離開人世之際,上帝會告訴他 們獎賞已賜,別無所期。(M.,守護靈性,布魯塞爾, 1861 年)



財富的利用


11. 你們不可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金錢能帶 給人目空一切的優越感,讓人縱情聲色、貪戀享樂,多 少愛財如命之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為了獲取財富, 甚至不惜出賣靈魂。你們若是這樣的人,可要牢記這一點:你們絕不可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所以,你 若覺得自己被肉體的貪念轄制,就當趕緊擺脫這一枷鎖,因為公正嚴厲的上帝必會對你說:“我交給你打理 的財富,你究竟對它做了些什麼,你這不忠的管家?你只知道用它來滿足你的個人欲望,卻可曾用它去做過半 點好事?”

那麼,怎樣才是利用財富的最佳方式呢?透過“彼 此相愛”這句話,我們可以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此語恰好隱含了善用財富的秘密。凡一心關愛他人者, 其一舉一動皆會為上帝所見。善用財富最令神喜悅,慈 善便是其中之一;這並非那種冷漠自私的施捨,不是略 散餘財、薄濟周遭,而是愛意滿滿的仁慈,是主動尋找 不幸之人,使之振作而不羞辱對方。富有的人啊,你們 應當散盡餘財、廣濟蒼生。當多行善事、多多施予,即 使是你們生活的必需之物——因為你們的必需之物乃有 奢侈之嫌。然而,要懂得施之有道,予之有方。不要因 為擔心上當受騙而回絕那些抱怨求助之人;救人如治 病,當尋根究源。首先,要尋求緩解之法;然後多方瞭 解情況,看看工作、勸告甚至友善的態度能否比慈善捐 款更有效。除了施財濟苦,你們還要向世人傳播愛上 帝、愛勞動和愛他人的理念。善用財富,不要讓它成為 你們沉淪墮落的藉口,而要讓它成為你們大行善事、廣 積功德的工具。對於智慧財富的運用也當如金錢財富一 樣。要將你們畢生所學傳於眾人,將仁愛的種子撒播於 世間,待它們結出豐碩的果實。(舍沃羅斯,波爾多, 1861 年)


12. 人的生命如此短暫,而你們心心念念只想追求物 質上的享受,對本應終生倚仗的道德修養給予的重視和 投入的時間卻如此之少,一想到這一點,我總會感到痛 心疾首。有的人看似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旁人就以為 他所做的是關乎人類重大利益的偉業,可大多數情況下,此人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和虛榮,抑或只 是為了放縱自我。有多少悲傷、憂愁和痛苦是你們自找 的;又有多少個為了發財致富的不眠之夜是根本不必要 的!站在這種盲目無知的高度,一個人因過度迷戀於財 富及其帶來的享樂,哪怕付出艱苦的勞動也在所不惜, 便常常以為自己是一個勇於犧牲、功德無量之人——彷 彿他們實際上是在為別人付出,而非在為自己工作!這 樣的人真是愚蠢之極!難道你真的以為一個人完全不在 乎來世,不在乎每個享受社會生活好處之人對手足情誼 所承擔的責任,只因一己私欲、貪婪或傲慢承受些 煩惱,付出些努力,這一切就會被考慮在內?你所能想 到的,不過是自己的凡身肉體,你那自私自利的內心只 在意自己過得舒不舒服、快不快樂。因為你忽略了一點 ——肉體雖會死亡,靈性卻會永生。那個曾經對你如此 珍視和關懷的主人變成了你的暴君。他對你的靈性頤指 氣使,因為你的靈性早已淪為其奴隸。難道這就是上帝 賜予你此生的目的嗎?(守護靈性,克拉科夫,1861 年)


13. 上帝將財富交到人類手上,人類不過是這些財富 的受託人和管理人,因此,關於人類如何根據其自由意 志對這些財富加以利用,上帝必會對此進行嚴格考量。 所謂濫用,是指只用財富滿足一己私欲;相反地,所謂 善用,是指始終將財富用於助人行善。功德的大小與自 我的犧牲成正比。捐款僅僅是利用財富的方式之一:它 能減輕痛苦,讓人免受饑餓和嚴寒,為無家可歸之人提 供庇護。然而,作為一項同樣迫切和值得稱讚的義務, 就是要從源頭上防止不幸的發生。這正是富甲一方者的首要使命,即借助自己雄厚的財力,更好地推動各種專 案的實施。這些項目不僅能讓人們獲得合法收入,還會 產生積極影響,因為勞動有利於人們思想的進步和尊嚴 的提升,人們會因能夠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相反地, 單純接受施捨只會讓他們覺得羞辱和丟臉。財富若集於 一人之手,就當如活水之源,灌溉四周,使一方之地得 享豐饒與安樂。哦,你們這照耶和華安排使用錢財的富 足之人哪,你的心必將率先得到慈善之泉的滋潤,消乏 解渴。在這一生中,你將在靈魂上享受到不可言喻的喜悅,這種喜悅不同於因自私自利而獲得的物質上的喜 悅,那是只會讓人內心空虛的喜悅。你的名字在世間必 受到祝福;當你離開之際,至高無上的主必會像關於錢 幣的寓言故事中所描述的一樣對你說:“你這個值得信 賴的好奴僕,進來和我一起分享快樂吧。”在這個寓言 故事中,那個將主人交給自己看管的錢幣埋在地裡的僕 人不恰恰代表了一個只會讓手中財富變得毫無價值的貪 婪之人的形象嗎?如果說耶穌所講側重於施捨,那是因 為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和那片土地上,人們並不清楚藝 術和工業日後會創造出怎樣的成果,也不知道財富可以 有效地用於社會的整體利益。凡能施予他人的,無論多 少,我都要對他們說:必要之時,可以施捨周濟,但應 儘量轉變為報酬的形式,以便讓人們在接受時不至於感 到羞愧。(芬乃倫,阿爾及爾,1860 年)



超然於世俗財物


14. 我的兄弟姐妹們,我的朋友們,我來這裡是為了 略盡綿薄之力,好助你們在前行的道路上無所畏懼、一往直前。我們彼此虧欠,只有通過靈性和化身之間真誠 的手足情誼才有可能重生。

你們對世俗財物的迷戀是阻礙你們道德與靈性進步 的最大障礙之一。這種迷戀會破壞你們的情感能力,使 你們一心只關注物質。你們不妨捫心自問:財富能帶來 純粹的幸福嗎?難道你們的錢箱裝滿了,內心就不空虛 了嗎?難道花籃下面不是總藏著一條蛇嗎?我理解一個 人通過勤奮和光榮的勞動獲得財富所得到的應有的滿 足;可這種得到上帝認可的自然滿足,全然不同於湮沒 其他所有情感、麻痹內心衝動的迷戀,也全然不同於利 慾薰心的貪婪和揮霍無度的浪費:上帝將仁慈放在這兩 種惡習之間,仁慈是一種聖潔而健全的美德,它教導富 人施捨而不炫耀,讓窮人得到幫助而不會感到卑賤。

無論你的財富繼承於家庭,還是通過自身勞動所 得,有一點永不能忘記:一切皆來自上帝,亦將回歸上 帝。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你的,甚至連你可憐的肉 體也不屬於你:死亡會剝奪你的生命,就像它會剝奪 所有其他物質財產一樣。你們只是受託人,而非所有者 ——千萬不要自欺欺人。上帝借給你的,你最終是要還 的;而上帝借款的條件是,至少應將盈餘之物施予所需 之人。

你的一個朋友借給你一筆錢。不管你誠信與否,你 都會小心翼翼地還清借款,並對朋友心懷感激。而這, 正是所有富人的處境。上帝便是天國的朋友,他將財富 借給世人;除了仁愛與感恩,他自己別無所求,但他要 求富人對窮人施以援手,因為窮人和富人一樣,都是他 的子民。

上帝託付給你們的財富,激起了你們內心強烈而瘋 狂的貪念。你們是否從未想過,你們對如自身一樣轉瞬 即逝的財富如此迷戀,可總有一天你們要對上帝交給你 們看管之物有所交代?你們是否忘記了,上帝給予你們 財富,其實是賦予了你們在這世間充當慈善部長的神聖 角色,是要讓你們成為智慧的傳播者?若你們僅僅為了 自身利益而濫用上帝交給你們看管之物,你們不就成了 一個不忠的受託人嗎?你們有意忽視自己的職責會導致 怎樣的後果呢?鐵面無情的死亡會扯下你們隱藏的面 紗,迫使你不得不向那個曾經幫助過你們,而此刻卻身 穿法官長袍站在你們面前的朋友做出交代。

在世間,你們所謂的“美德”不過是赤裸裸的自私 自利,所謂的“節儉”和“遠見”不過是無饜和貪婪, 所謂的“慷慨”亦不過是對自己揮霍無度——這種自欺 欺人的粉飾顯然徒勞無益。好比有一家人,父親從不施 財行善,一心只想存錢攢錢,宣稱這樣做是為了將盡可 能多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以保他們衣食無憂。我承 認這個人是一個很正直、盡責的父親,這一點無可厚 非。但這自始至終都是指引他的唯一動機嗎?很多時 候,這難道不是他為了讓自己對於世俗財產的迷戀在他 自己和世人眼中看起來具有合理性而在良心上所做的一 種妥協嗎?即便承認他慈父般的愛是唯一的動機,難道 這就是他忘記在上帝面前擁有手足情誼的同胞的理由 嗎?當他已經富足有餘的時候,難道他少留一點財產就 會讓自己的孩子衣食不保嗎?相反地,難道這不是給孩 子真正上了一堂何為自私自利鐵石心腸的課嗎?這難道 不會扼殺孩子對他人的仁愛之心嗎?為人父母者,如果你們認為這樣做會讓孩子們更加愛你,那就大錯特錯 了。教他們自私自利地對待別人,無異於教他們自私自 利地對待你自己。

那些依靠努力工作和辛勤汗水換取財富的人們常 說,只有自己掙來的錢,才能更充分地認識到它的價 值。這一點千真萬確!那麼,願那些自稱真正懂得金錢 價值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善為良,他們將比 那些出身富裕卻對勞苦一無所知之人修得更大的功德。 但另一方面,如果這些人記得自己遭受的苦難和付出的 努力,卻仍對窮人自私自利、冷漠無情,那麼他們的罪 過就比別人更大,因為他們既是因個人經歷而深知隱藏 於貧窮背後的悲傷,就更應當心甘情願去救濟他人。

遺憾的是,富人對於財富的迷戀之情往往堪比他們 的虛榮心。在窮人乞求幫助時,不少新晉富豪並不會向 窮人施以援手,而是在他們面前大肆誇耀自己奮鬥的故 事和成功的訣竅,最後拋下一句:“去做我做過的事 吧。”在他們看來,上帝的仁善與自己擁有的財富無 關。這一切全歸功於他們自己。他們的虛榮心蒙蔽了他 們的雙眼,遮蓋了他們的雙耳。儘管他們精明能幹,卻 不明白上帝只需一個字就能讓他們一無所有。

揮霍財富並不等於對世俗財物的超脫,而是粗心大 意和漠不關心。作為這些財產的受託人,人類既沒有權 利揮霍它們,也沒有權利為自身利益而沒收它們。揮霍 不是慷慨,而是自私的一種表現。那些為滿足幻想而揮 金如土之人,對於需要幫助之人卻一毛不拔。超然於世 俗財物在於理解財富具有的真正價值,在於懂得如何將 財富用於幫助他人,而不僅僅是滿足私欲;在於不以犧牲自己來世的利益為代價獲取財富,也在於如果上帝想 要收回,對於失去財富也毫無怨言。若因未曾預見的不 幸而另謀他職,當如是說:“主啊,你已給了我財富, 又拿走了我的財富。願您的意志得以達成。”這才是真 正的超脫。首先,要順從;要相信給了你財富又拿走你 財富的上帝還能將財富重新交還給你。要勇敢地抵禦會 讓你失去力量的沮喪和絕望。永遠不要忘記,上帝每每 讓你遭受打擊,總會在你體驗了最艱辛的考驗後給你安 慰。不過,最重要的是要記住,有的財產遠比世俗財產 具有更大的價值,這種想法有助於超脫塵世。一個人對 某一事物的重視程度越低,他在損失這一事物時就越不 容易受到影響。迷戀世俗財產之人就像孩子,眼裡只能 看到當下。那些沒有這種執念之人就像成年人,他們能 理解救世主的預言:“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能看清 事物最重要的本質。

耶和華吩咐任何人不可隨意拋棄自己的財產,任憑 自己淪落為乞討之人,因為這樣他們就會成為社會的負 擔。這種行為常常被誤解為對塵世財物的超脫,其實, 這不過是自私自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因為它推卸了財 富擁有者所應承擔的責任。上帝將財富賜予那些貌似有 能力為眾生打理財富之人。因此,富人是擁有使命的, 完成這一使命會給他們自身帶來利益和好處。拒絕上帝 賜給你的財富,就等於放棄了你若能妥善管理財富所能 獲得的好處。沒有時當知如何白手起家,擁有時當知如 何善加利用,必要時當知如何犧牲成全,唯有如此,才 算是按主的安排行事。願那些擁有世間巨大財富之人能對自己說:“我的上帝啊,您給我派了一件新的差事; 求您賜我以力量,照您的聖意行事。”

我的朋友們,這就是我想告訴你們的關於超然於塵 世財物的道理。總而言之,就是要知足常樂。你若窮困 潦倒,不要嫉妒富人,因為財富並不是幸福的必要條 件。你若富足殷實,切不可忘記你的財物是別人託你看 管的,你要好好打理這些財物,就好像要認真盤算你的 花銷一樣。不要利用你的財產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和欲 念,也不要做一個不忠的託管人。不要認為你有權僅為 私人用途而處置任何東西,這些只是借款,而非禮物。 你若是無法償還,當初就不該提出要求;要記住:一個 人接濟窮人,就相當於在還他與上帝訂下契約的債。 (拉科代爾,康斯坦丁,1863 年)



財富的傳遞


15. 上帝允許世人在一生中享有財富,而人類僅僅只 是上帝所賜財富的受託人,這一原則是否剝奪了人們將 財富傳遞給後人的權利?

人們死後可將生前享有的一切正當地轉移給他人, 因為這種自由意志所產生的結果始終取決於上帝的意 志,即防止後世子孫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意志。正因 如此,我們才會看到表面勝券在握的財富瞬間灰飛煙滅 的情況。因此,人們想讓自己手上的財富世代相傳的願 望是徒勞的,儘管這並未剝奪其轉移所借之物的權利, 因為上帝在其認為適當時會收回其後世子孫的財富。 (聖·路易士,巴黎,1860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1] 這一生動的比喻看似有些牽強附會,因為人們可能看不到駱駝和針眼之間有 何關係。然而,在希伯來語中,“駱駝”和“繩子”是同一個詞。[薩西]譯本 中使用的是前一種含義,而耶穌可能指的是後一種含義。這樣看上去至少更合情 理。——作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