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忘恩負義

19. 有的人做了好事卻遭到忘恩負義的回報,因為害 怕遇到更多不領情之人,所以從此不再行善,對於這樣 的人,我們該如何看待?

這些人比仁慈之人自私得多,因為前者行善只是為 了得到認可,並非出於無私的目的,而只有無私的善行 才能蒙神喜悅。這一點也適用於他們的虛榮心,因為他們很樂於看見受助者對自己謙卑恭敬、感恩戴德的模 樣。那些在世間為善行尋求報償之人,在天國將得不到 任何報償。相反地,上帝必會考慮那些在世間不尋求回 報之人。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扶助弱者,哪怕你事先知道受助 者並不會對你所做的好事表示感激。有一點你可以肯 定,假如你所幫助之人忘記了你的恩情,那麼上帝給你 的報償必會超過這些人對你的感恩回報。有時候,上帝 允許人忘恩負義,其目的是在考驗你是否有行善的恆心 毅力

而且,你怎麼知道暫時被人遺忘的善行不會在日後 產生良好的結果呢?相反地,它肯定是一顆遲早會生根 發芽的種子。遺憾的是,你總是只看到眼前;你只為自 己工作,而不為別人著想。毫無疑問,善行最終會軟化 哪怕是最堅硬的心。世間之人並不見得欣賞這些東西, 可一旦受助者的靈性擺脫了肉體皮囊的束縛,靈性就會 回想起這一切,而這一記憶將成為對他的懲罰。然後, 靈性便會後悔自己曾經的忘恩負義,想要彌自己的過 錯,想在另一世還清債務——表現形式通常為接受盡心 侍奉恩人的一生。因此,你無疑會為這一靈性的道德進 步作出貢獻,你將領悟到“恩情永不丟失”這句箴言蘊 含的真理。此外,你的勞作也是為了你自己,因為你若 無私地行善,不因幻想破滅而灰心喪氣,就能修積功 德。

啊!我的朋友們,如果你知道你的今生與前世的聯 繫,如果你能把握人與人之間的多重關係,從而實現相 互促進,你就更能理解造物主的智慧和仁善,他給你生生世世的機會,直到你最終靠近他的身邊。(守護靈 性,桑斯,186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