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寬恕他人,上帝才會寬恕你

1. 仁慈之人受到祝福,因為上帝會施予他們憐恤。(《馬 太福音》第 5 章第 7 節)


2. 如果你們寬恕別人的過錯,你們在天之父也會寬恕你們 的過錯。如果你們不寬恕別人,你們在天之父也不會寬恕你們 的過錯。(《馬太福音》第 6 章第 14 節至第 15 節)


3. 如果你的兄弟虧待了你,不要聲張,只在你倆之間指出 他的錯誤。如果他聽得進你的話,你就挽救了你的兄弟。彼得 走上前來問:“主,如果我的兄弟不斷虧待我,我要原諒他幾 次呢?七次夠嗎?”耶穌說:“我告訴你,不只七次,而是七 十個七次。”(《馬太福音》第 18 章第 15 節和第 21 節至第 22 節)


4. 仁慈是對溫柔的讚美,因為不懂仁慈之人,亦無法 做到溫和寧靜。仁慈在於不念舊惡和寬恕過錯。心懷仇 恨和怨念,意味著這個靈魂既不先進也不偉大。不念舊 惡是不懷記他人對自己的侮辱,這是高級的靈魂特有的品質。有的人總是焦慮不安、滿腹狐疑、憤氣填胸;有 的人則冷靜沉著、性情溫柔、心懷仁慈。

那些說“我永不饒恕”的人有禍了,因為他們即使 不被別人定罪,也一定會被上帝定罪。倘若一個人不能 寬恕別人的錯誤,又有何權利祈求自己的錯誤得到寬恕 呢?耶穌說要寬恕別人,不只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意在教導我們,仁慈是沒有限制的。

儘管如此,寬恕有可能表現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方 式:一種偉大而崇高,慷慨大度、別無用心,小心翼翼 地維繫對方的自尊與情感,即使對方理當受責;另一 種,被冒犯者——或自認為被冒犯者——在寬恕對方的 同時卻附加屈辱的條件,施加沉重的壓力,這種寬恕並 不能安撫對方,只會激怒對方。這種人若對他人施以援 手,絕非出於仁慈,而是出於炫耀,目的在於告訴全世 界:“看,我多慷慨!”此情此景之下,雙方怎能真誠 和解?當然不能,這與慷慨大度無關,不過是滿足驕傲 的自尊心罷了。一個人在爭論中若更多地表現出和解的 意願,說明其靈魂更無私、更仁慈、更偉大,這樣的人 總能贏得公正之人的情感共鳴。